p2p網絡投資理財

p2p網絡投資理財
北京對于風險準備金整改的要求是:網貸平臺可以設置風險緩釋金,但不能叫風險準備金或風險備付金。且風險緩釋金應該從平臺盈利中提取,而不是從交易額中劃出來,且不能對外宣傳以強調平臺安全。
對比北京的禁令,廣州的整改政策更為嚴格,直接禁止設立風險準備金,而且要求,此前平臺收取的保證金也必須全部清退。
也就是說,以后網貸平臺不僅不能再設保證金,之前設立的風險準備金,也必須全部退回給借款人或平臺本身。
此前,北京的政策已引起市場強烈的反響,部分投資者認為監管政策不合理,而廣州這一政策更是引起了廣大投資者的熱議。
禁止設立風險準備金是監管層不想平臺拿其進行背書,打破網貸行業剛性兌付的現狀。
不過,在多位網貸平臺高管看來,否定包括風險保證金模式在內的平臺各種兜底行為,實際上,正是為了打破投資人對于平臺保本保息的幻想,讓投資人明確風險自負的原則,同時也對平臺利用兜底宣傳欺詐投資者做出了限制。
剛性兌付是否會被打破?
何為剛性兌付?剛性兌付就是投資者購買的項目理財產品到期后,P2P平臺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投資的項目出現兌付困難,平臺需要兜底處理。
由于監管層的態度,有不少投資者可能會疑慮,網貸平臺會不會打破剛性兌付。
關于這一點,可以很明確的說,不會。最起碼在近一年內網貸行業恐怕無法打破剛性兌付,也就是在2018年6月行業完成整改之前都不會,甚至在整改完成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很難打破,為什么?
首先,監管層為何要打破剛性兌付。
國內的P2P平臺為了吸引投資者,紛紛提供本息保障、逾期先行墊付。但其實,為了保證剛性兌付,P2P平臺往往會做出拆標、自融、自擔保、發假標等違規的高風險行為,雖然有些平臺是逼不得已而為之,但是這些行為反而加劇了平臺的風險,對投資人來說,絕對不是好事。
顯而易見,打破剛性兌付有利于P2P行業健康發展。如果平臺定位純中介機構,只負責撮合成交,那么,只要想真正在行業長期發展的平臺,就沒有必要去觸碰這些雷區,加大經營風險。
其次,當前網貸行業現狀,很多平臺的風控體系并不完善,甚至可以說多數平臺的風控措施非常薄弱。
在資產端頻頻爆雷的情況下,如果平臺不兜底,哪一個投資者會愿意或者敢去投資P2P平臺,跟找死沒區別。
最后,網貸行業的利率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
目前的利率也就維持在9%左右,如果平臺不兜底,其風險與收益就完全不匹配。
大家都知道,在市場的有效調整下,投資風險與收益通常是對等的,預期的風險越大,收益也就越大;預期的風險越小,收益也就越小。
如果平臺不兜底,以目前網貸平臺的收益與風險來講,明顯不匹配。就算在一些大型平臺只要發生逾期,基本會血本無歸,然而最高的收益,也僅僅才12%左右。
可能有的投資者會講,平臺可以加息啊,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平臺維持高利率是非常難的。一方面,過高的利息往往導致平臺盈利的空間非常有限,平臺也屬于盈利機構,他們的目的也是為了賺錢。從P2P前幾年高利率的情況下,各平臺的盈利狀況就可以看出,盈利的平臺幾乎沒有,基本都是虧損。
另一方面,加息的同時,意味著借款人需要承擔更高的利息,高質量的資產端大多數都不愿意承受過高的利率,如果利率過高,大多數借款人都會取消借款的念頭。況且,在當前P2P行業缺乏優質資產端的情況下,結果會更為明顯。
而往往愿意接受過高利率的借款人,一種就是短期周轉資金壓力太大,又無法在其他渠道融到資,不得不選擇在P2P平臺借款,承擔高利率,其風險不容忽視;另一種就是征信非常差或者騙貸的借款人。
剛性兌付打破后,投資者該怎么辦
既然聊到了剛性兌付,可能有的投資者更感興趣的是,萬一P2P行業真的打破了剛性兌付怎么辦呢?投資者該如何抉擇?
首先,剛性兌付原則的打破必須要建立在諸多條件之上,只有真正解決了行業的發展痛點,才能言剛性兌付會被打破。否則,給行業帶來的將是大量的投資者退場,成交量的極度萎縮,人氣喪失,進而導致平臺發展停滯不前,產生生存危機。相信這也是監管層不愿意看到的。
真的打破后,作為投資者來講,要不選擇堅守,要不選擇放棄。
選擇繼續投資P2P平臺的投資者,投資思路也應隨之改變。衡量平臺的背景、融資信息、平臺規模等方面顯得就沒那么重要了,只能作為平臺會不會跑路的參考依據。真正要辨別投資是否安全,更多的應該從平臺的風控水平、項目逾期率、資料透明性與資產端等方面去分析,從而判斷出自己投資的項目是否會發生逾期。
其實,P2P平臺原本的定位就是一個中介信息服務商,純粹的P2P平臺是不應該去為平臺的項目提供兜底服務的,只負責撮合交易。但是,以行業發展現狀來講,P2P平臺不得不選擇剛性兌付。行業的實際逾期率數據遠沒有表面披露那么靚麗,不選擇兜底兌付,基本就沒有投資者敢投資,這樣的話,平臺何以發展。
就算監管層想要打破行業剛性兌付的魔咒,相信也不是短短一兩年間可以實現的。想要轉變投資者的投資意識也不是那么容易。這個過程也許會很漫長,可能最起碼需要行業進入到發展成熟期,建立起相對完整的征信與風控體系,讓投資者覺的網貸平臺已經非常安全、靠譜。不然,打破剛性兌付只會讓P2P行業進入死循環。
不過,真有P2P打破剛性兌付的那一天,行業基本已進入寡頭壟斷競爭市場,各平臺征信與風控體系已較為完善,形成一定的信息共享機制,平臺的跑路風險與項目逾期率可控。
心存僥幸的欺詐者在行業中將無立足之地,而新進入者的發展空間也會收窄。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如損害到您的權益,我們將刪除內容。
p2p網絡投資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