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在小學階段對于父親的感覺很波折,像一條有端點的曲線。開始的時候,我還不能“直立行走”,卻總是很黏父親,他去任何地方我都要跟著,他不出現在我的視野里,我就要讓媽媽背著我挨家挨戶的去尋找。吃飯也要督促著媽媽留一份給爸爸,看起來父親那時候超過了我的媽媽,是我最喜歡的人。再大一點,我上小學,這個時候父親給我的好感急劇下降甚至在負增長當中,我總覺得他在慢慢變成一個壞人,總是要我在家門口叫他吃飯,晚上叫他回家,而他卻和麻將樂此不疲。所以我在心里默默期待媽媽和爸爸離婚,我們之間也開始有了摩擦。但是爸爸總有個習慣,帶我去新華書店買書,我不知到他是哪里學來的,好吧,估計是看我每周從學校圖書室借書看得樂此不疲,他開始每個假期帶我到新華書店買書,什么作文大全,什么謎語,什么童話,他從來不管我買什么書,只是在樓下等著,等我買完一股腦結賬,什么話都不說,回家!但如果我想玩游樂場里的許多東西,總是被父親呵斥到想哭。
2.這下我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基本上小學看的課外書超百本,我知道了諾亞方舟、瑪雅文明、水晶頭骨、金字塔、什么安徒生和格林童話,十萬個為什么,謎語成語,已經使我的語文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加上小升初考試我寫了一個滿分作文,老爸開始每周逛新華書店,但是也不跟我說什么話。我們就沉默著買書,回家。
3.上初中后,我開始看外國文學,紅與黑、老人與海、誰動了我的奶酪、呼嘯山莊、傲慢與偏見、茶花女、秘密花園、我開始了解一些人的情緒和情感,我開始有些敏感,也發現看書不會給我帶來交際上的困擾。書本能給我帶來更寬的視野,于是我開始和英語這門語言自來熟了,我仿佛與它具有不得了的默契,我開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4.高中上學的那天,父親和他的好友約好了,一起送我們去上學。那是一個我沒有去過的地方,穿著單薄的我要求父親停下車讓我換件衣服,父親說馬上就到了,結果過了四個小時,我已經被凍成狗。一切報道手續弄完后,父親就帶著我到了親戚家吃了頓飯第二天就走了,沒有和我說任何話。我不得不一個人面對接下來的陌生的一切。
5.高中畢業拿錄取通知書的那天,父親騎了個簡單的小摩托,頭一次應我的要求買了各種零食,結果回來的路上狂風暴雨。父親就帶著我野外求生似的找了一個修車的地方躲雨,又輾轉到一個老爺爺家,本來我們可以找住的地方,第二天回家,可我倔強的父親就帶著我,拿著一把傘,沒有雨衣,頂著狂風暴雨,開著燈,在深夜十二點之前回到了家。我被凍的發抖,錄取通知書倒是在我爸那兒安全的很。
6.那時候的我很難將父親把媽媽口中那個在我兒時,愛帶我出去到處玩,總愛給我買哇哈哈,帶著我一天吃二十個雞蛋的父親聯系起來,我始終覺得我的童年是沒有父愛的,我的父愛是一個很溫柔和我們家關系很好的老師給的,他曾給我擦干濕掉的頭發,給我找丟了的紅領巾,給我做飯。
7.直到有一次,上大一的我聽聞了那位老師去世的消息,搭上了從省會城市回家的末班車,我不知道到那兒會是凌晨三點,只是一股腦的想回家,下車才看到父親的身影,媽媽說父親本來挺困的,一直堅持等我。那是凌晨三點的夜,父親還是堅持回家,我困得直打盹,父親就說聽歌,于是,月色正好,我和父親驅車回家,伴隨我們的是張杰的那首《仰望星空》。
8.我并不喜歡父親,但是我卻慢慢的發現成長的每個階段父親的影響堅不可摧:父愛是有條件的,那激發了我的自尊,我開始努力,去讓父親看見自己;只要一直走,不論狂風暴雨,就能回到家;說太多的話,不如做一件實事;玩樂總沒有書籍給人的力量踏實;人生需要知足;父親的嚴厲,也讓我直到人需要克制自己,并不是所有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東西都是好的。
9.以前,少不更事的我,總是不懂父愛如山的含義。但現在每當我看到大山,我總覺得自己就是大山的女兒,那座沉穩,樸實,卻孕育著蔥蔥樹木的大山就是我的父親。時至今日,我仍然保持著閱讀的習慣,每個月總要買上幾本書,我也習慣于更理性來看待事物。
10.新華書店、父親的背影、車、嚴謹,是我和父親的關鍵詞,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