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童年的記憶里都有些什么?

少不更事

這期的主題是童年,盯著童年兩個字,腦海中跟網頁搜索的放大鏡似的在轉圈圈。轉啊轉轉啊轉,下至牙牙學語,上至花季雨季,我的童年記憶里還真的是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1、

拋去嬰兒時期命運多舛,大難不死的事兒不說。我的小學生活基本上就是父母操心,老師無奈的代名詞。

小學的我,腦袋不開竅,干什么事都慢半拍,經常被叫家長,放學留下思想教育。

我是女生哎,當人家小姑娘在下課鈴聲打響后,陸陸續續的背著書包走出教室的時候,我永遠都是被老師留下進行教育,完成課文背誦才可以離開的那個。

我老爹是那群經常早早到學校門口接孩子回家的家長之一,但通常卻是最后一個才能等到寶貝女兒的那個父親。所以,那個時候,我老爹也很糾結,糾結為何自己的女兒這么笨、這么不上進,明明昨晚才背好的課本,為何第二天就全給忘了,從頭再來。這是金魚的大腦么,游了一個來回就忘了之前的路?以至于現在在路上偶遇我的小學班主任,老師都很親切地叫出那個誰誰誰的爸爸,以前經常來接他女兒。這種情況下被記得,我老爹也純屬無奈,誰讓他攤上這么個不爭氣的女兒了呢。

可能因為那會念書比較早,和同班同學比起來,小了那么一兩歲的緣故。很多時候,同學們課間做游戲都很少帶上我。原因很簡單:你比我們小好多,這些游戲是大孩子玩的。所以,便會經常看到,在一大群小不點游戲的旁邊,還有個更小號的我坐在那里安靜的看著。間歇時不時的給他們遞些需要的東西。

整個就是一小孔融,而且還把孔融讓梨的精神發揮到極致。像個小大人一樣在快上課的時候提醒她們,在游戲里磕碰的時候上前默默的給小伙伴們擦眼淚,在哭的上起不接下氣的時候,拍拍后背順順氣。多懂事。

雖然在念書上面差強人意了些,但是也不能因為這一點就抹殺了我是個乖寶寶的現實。因此,雖然與之學習方面的無奈之外,總體來說小學時段的我還是個不錯的小姑娘的。

花季雨季

2、

升上初中后,那會的我像是360度大回轉,念書越來越順,初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考個年級第七,600多口學生,沖進年級前十還挺輕松的。深刻的記得,我娘親拿著我的成績單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這孩子開竅怎這么晚呢?”這按正常思維來,不是該夸我考得好,繼續努力嗎?為啥是這么個不褒不獎的感言?不過,那會腦袋簡單,想不了那么多。

隨著年齡增長,初中時代的我,也算是小美女一枚吧?文文靜靜,斯斯文文,學習成績又挺好,繪畫方面也是拔頭籌,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沈家宜。雖然為人低調,可越是這樣,越發凸顯與眾不同來,所以這爭當柯景騰的男生也就多了起來。有放學偶遇的,有傳遞情書的,有把情書當日記每天一篇藏桌洞的,還有直接半路給你堵過道不給你讓路的…這樣一回想起來,那時候的我也挺有當小說女主的潛力嘛!

但是,偏偏自個暗戀的男生無動于衷,只會每天低著頭看書做題。對于偶爾相見的場景也是低著頭挎著書包從我身邊擦肩而過。偶爾千方百計借到他的書本,為了留下一星半點的字跡,專門去拜師學字。可是,直到畢業,也沒有修成正果。不曉得他知不知道有我這么個人,或是知道但不給予回應。那種得不到回應的酸澀和偶爾相見心兒碰碰直跳的甜蜜,就這么矛盾又和諧的共存著。讓初中時代的結尾多少留下那么點遺憾和失望。

要怪那時太年輕,十三四歲的年紀,正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時段,童年走向少年,不論在身體變化上還是情感轉換中,都會有著顯而易見的轉變。

情竇初開

童年的無憂無慮、天真可愛,在時間的洗禮中,都會慢慢蛻變成新的方式來實現。當我們開始思考的更多,想的更多,理解懂得的更多的時候,童年也即將離我們而去,留下的只是我們歡快的笑語和稚嫩的臉龐罷了。

童年對于我來說,就是安靜的享受生活。縱使有著不同時段的困擾,便也會在一覺醒來全全拋擲腦后,不被提及。該吃的吃、該玩的玩、該鬧的鬧,除了害怕挨罵之外,沒那么多瞻前顧后的顧慮和畏懼。在我這,童年就是磕磕碰碰、打打鬧鬧、鼻涕肆流,也不用在乎形象的年紀;也是每天努力過活,卻不用考慮以后會遇到什么人什么事,消費一天盼著明天的年紀。多美好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