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延伸到生活中去---談周末一頓飯社會實踐特色作業

把教育延伸到生活中去,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得想到“學校即社會” “教育即生活"的提出者約翰· 杜威先生,他強調學校應該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應該把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連接起來。陶行知作為杜威的得意門生,全面學習了杜威教育思想。回國后,他根據中國社會現狀,開展了平民教育運動,繼承和發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創立了以生活教育為主線的現代教育理論。他把老師的理論進一步演繹,提出了"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和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才能算真正的教育。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陶行知先生“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引領下我在2012年提出了“周末一頓飯”社會實踐特色作業。學校理論的學習必須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教育才能發揮它的最大效力。“周末一頓飯”就是讓孩子們在周末憑自己所學解決一頓飯吃。一群長期束縛于家庭的孩子們就這樣帶著興奮、帶著好奇、帶著恐懼走出家庭,走出小區。茫然、手足無措的膽怯,以及屢遭拒絕的種種失敗使許多孩子在第一次就飽嘗了失敗的滋味。而教育不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嗎?于是在2014這一屆我重新調整和制定了周末一頓飯“6+3”成長計劃。

第一階段:一、二年級? ? ? 走進自家廚房

一二年級娃娃年齡小,大多就六歲多,現在家庭對孩子的重視程度非比以前,讓家長在周末帶著孩子走進廚房合作做上一頓飯,一是有了良好的親子互動契機,大家接觸多了,互相增進了了解和溝通,換位思考后感情就變得更好了。二是讓孩子親身體驗了生活,飯菜在上桌之前居然有如此多的程序,吃著付出辛勞的食物也不提挑食的事情了。三是做完這些后孩子得用圖畫和一些文字對這件事進行描述,自然久而久之運用文字的功夫也提高了。剛開始有些家長是不理解和擔心的,不過娃娃們的積極性高啊。一次次嘗試下來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似乎有了微妙的變化,做事主動了,吃飯不挑食了,作業也有興趣了,逐漸也就支持了,態度也積極了。

? 經過了一年的實踐,孩子們不再滿足于只是幫家長做飯了,躍躍欲試的想親自上灶了。于是“周末一頓飯”升級為親自動手做一頓飯給家人吃。自己先制定好一份可口的菜單,要根據家里人數和家長口味進行選擇。菜單寫好后再去菜市場購買,然后回家烹飪,家長吃后點評,最后對“周末一頓飯”進行圖文并茂的整理。以前出去買菜都是家長拽著,哄著,現在是自己帶著家長去菜市場選擇新鮮蔬菜回家做美食,多驕傲呀!而且買什么菜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了。

第二階段:三、四年級? ? ? 走出家門

熟悉了家庭廚房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豐富,不再只滿足于小小廚房里的鍋碗灶盆。周末一頓飯升級為走出家門用智慧的頭腦、靈巧的嘴巴、勤勞的雙手去獲得一頓飯。“無知而無畏”孩子們紛紛出謀劃策勾畫宏偉藍圖:或者與父母一同制定菜單后,親自去菜市場購買所需食材進行烹飪;或者幫著新開張的店鋪發傳單,2個小時可以換一碗米粉吃;或者做小餐飲店的小迎賓,工作半日可以免費獲得一頓工作餐……

做了再說吧,等待他們的不定是什么。果不其然,周一匯報課上有孩子激動地告訴大家他和同學去餐館打工,擦桌子、洗碗獲得了一頓豐盛的午餐;有孩子說家長怕她們遇到危險只允許在自家店里幫忙賣賣衣服或者日用品;有孩子說家長幫忙買了新鮮蔬菜回家讓她們自己出去賣??不過最多聽到的感受是掙錢不容易啊,要節約用錢了。

可惜好景不長,現實永遠比理想殘酷。周末又到了,孩子們經過謀劃如約出動,可惜反饋的信息更多的是:餐館和商店不再接收他們,說不能用童工;工作越來越難找了;二手商品也賣不出去了??“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孩子們陷入了沉思,不一會兒孩子們活躍起來:有的提出自我介紹時可以再自信一點,以此期望贏得老板的信任而獲得工作機會;有的提出可以把活動目的說得再清楚一點,用交流的禮貌和自身的才藝獲得機會??有了思考就有了成長。

第三階段:五、六年級? ? 自主創業

在有了一些經驗后孩子們便又開始謀生了創業的想法,與其給別人打工看臉色不如自己做老板。于是他們各自組隊,邀請了家長加入,或者請家長幫忙批發一些學習用品;或者購買一些新鮮蔬菜趁著早市賣出;或者干脆自己Diy一些同齡人喜歡的飾品、玩具,用歌舞來招攬客人……

創業路從來荊棘密布,批發的學習用品賣了幾周也沒有賣出去;蔬菜必須得趕緊賣完不然就壞掉了;Diy的商品同齡人嫌棄不夠精致,寧愿選擇商場里更貴的……不斷反饋的失敗信息加上周末補課大潮地涌來讓“周末一頓飯”計劃一再受到沖擊和威脅。不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了課堂上所得不到的,在心智成長、能力增長、切身體驗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詮釋著教育的本質,教育不是為教而教,而是為不教而教。教育是靈性和理性的產物,是一個廣泛的普遍于社會各個角落的任務。每一個社會人都是教育者,都在為人類的教育貢獻著一份力量。學生智力發展對學習的影響固然很重要可是生活和學習環境更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外在影響因素。良好的社會環境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比學校環境的影響要大得多。把教育延伸到生活中去必定需要生活中處處有良好的教育存在,而這正是我們每一個社會人需要嚴肅思考的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親子日記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開始寫親子日記,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希望自己可以堅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兒貝貝閱讀 7,707評論 2 22
  • 期許挽住流年里的容顏 歲月能將你溫柔以待! 無關風月卻酬風月 在這灑滿月色的夜晚 你是我遺落凡間的情子 在這 夜闌...
    綠蘿悠悠閱讀 206評論 1 1
  • 閑暇無聊,毋自癱在床上慨嘆過往,想起了經年的一件小事。 少時的某個夏日,天氣和暢,約朋友兩三同去游...
    依然情予閱讀 290評論 0 1
  • 生活中大多數讓你處理不完的麻煩的事兒,都源于你毫無原則無底線的退讓,為了一時舒服做這件事不想不管不顧后果。 ...
    皮皮艷閱讀 262評論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