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幫姐姐家的小朋友補課。中間休息的20分鐘,我讓他站起來走走,吃點東西,喝點水,誰知道他直接拿起手機開始打《王者榮耀》,邊打還邊大喊大叫。臨近結束的時候,他焦急地說我:“小姨,你快點講完這道題,一會兒樓下的嘟嘟就該來找我玩了。”我以為他們要出去玩,誰知道那個嘟嘟來了之后也是一部手機,倆人組隊打起游戲來。我不禁想:才十歲的孩子暑假不應該在戶外跑著跳著玩耍嗎?怎么沉迷游戲無法自拔呢?
有不少上了年紀的長輩語重心長地感慨:“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吃得好穿得好,什么東西都應有盡有。”幸福嗎?不然也。生在21世紀的孩子們,物質生活確實比以前更容易滿足得多,但在精神生活方面,我很不幸他們生在這個時代。
作為一名90后,我倒是很懷念我的暑假時期。小學二年級時,爸爸幫我在家附近的圖書館辦了一張借書卡,從那以后,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那個時候暑假也沒有什么興趣班,我每天像上學一樣,八點出發到圖書館,中午回家吃飯,下午再去。我在一排排書架前流連忘返,到現在依然記得,明亮的落地窗,木色的桌椅,一本本翻開就讓人驚喜的書。古今中外的名著、家喻戶曉的歷史、行萬里路的國家地理、豐富精彩的兒童文學……讀書的益處是潛移默化的,為我之后的學習和寫作都奠定了基礎。
12歲的生日禮物是一輛自行車。那時的初中生騎車上學是一種潮流,可我卻不會。于是初一的暑假,幾個要好的朋友立志要教我學會自行車。膽子小的要命的我,在朋友們日復一日耐心地實踐教學中慢慢地可以上路了。后來的暑假,朋友們相約騎車到田間、逛臨市,不亦樂乎。車輪轉動,微風拂面,與三五好友并肩而行,夏日就是這樣令人松快。
我的暑假還與報紙有不解之緣。家里一直有訂報紙的習慣,爸爸在一個暑假教會了我剪貼報紙。那時還沒有微信,遇到喜歡的文章點“收藏”就好,書上的好句子就摘抄下來,報紙上的呢,就可以剪貼做成剪貼本。我記得每天都要讀報紙,剪得最多的應該是《關心下一代青年報》,那上面有非常多的青年文章、時評等。我還會給剪貼本分版面,繪圖案,使之更加清晰實用。到現在為止,我依然覺得這是一個好習慣,是一種良好的積累方式。
高中的假期只有十幾天,但有一次我還是和閨蜜忙里偷閑了一把。在淘寶上進一些小首飾,耳釘、戒指、發飾之類的,在夏天的晚上拿到人流量大的廣場去買。三個人做了十天,雖然盈利不多,但其中的待人接物、做生意、與人打交道的技巧經驗等真的是親身經歷才會感受得到的。這也可以作為社會實踐活動吧。
暑假的打開方式還有很多,比如到鄉下體驗生活,旅行等等,我只選了我印象最深的來說。現在的時代日新月異,各種電子產品、軟件應用也是層出不窮,青少年過多過早的接觸這些,我認為只是有害無益。像我小外甥這樣的年齡,正是出去在草地上嬉鬧、在太陽下奔跑的,認識花花草草,懂得基本常識,哪里到了用微信、qq聯系同學,還要和qq、微信好友同玩《王者榮耀》的階段了?
不可否認,是時代的變化帶來了這些諸如《王者榮耀》、微信的東西,以后說不定還會有勝者、智者榮耀,但家長的做法也極其重要。
我提議讓小外甥和朋友出去玩不悶在屋里,姐姐卻說太曬,所以就坐在有冷氣的房間打游戲咯;我想給他推薦幾本書讀,姐姐卻說沒用,所以就每星期三次地去學所謂的奧數咯。人民日報談《王者榮耀》時這樣說:“游戲是人類的天性,但孩子尚不是成熟的理性人。在判斷力這一重要的人生技能習得之前,恰當的干預和引導十分重要。優秀的父母應該是掌燈人。他們的所做作為、所思所想將決定孩子的接觸范圍。如果在更廣闊的世界里,發現更多好玩兒的事情,孩子還會單單迷戀手游的快樂嗎?”當然,就算有了判斷力的成年人,玩的人也不在少數。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我懷念我的暑假時光,也愿每個孩子的暑假不被紛繁復雜包圍,擁有值得回味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