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

? ? ? ? 紅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 ,距今約5000至6000年,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從各類出土 報告分析來看,紅山文化玉器小件較多,典型器為玉豬龍、馬蹄形器、勾云形佩、玉梟、玉龜等。C型龍發現 較少,現有學術爭論頗多,不為典型器,就現有的出土報告和各大博物館館藏的顯示總共不超過5件。結合各地考古報告和出土的實物對比顯示,紅山文化玉器主要從玉料、雕工、器形、紋飾、沁色和用途六個方面來鑒別。

? ? ? ? 紅山文化玉器的雕工一般都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紋飾,一般簡單的透雕比較多,多采用打洼工(就是俗稱的瓦溝紋),線拉工也很少,紋飾一般都是用瑪瑙或石英工具加水和解玉砂磨制而成,所以紅山文化玉器一般邊緣都是有尖薄刃狀之感。? ?

? ? ? ? 紅山文化玉器的鉆孔一般分單面鉆孔、雙面鉆孔和傾斜對鉆三種方式,每種鉆孔方式中都可以看到古人的打孔痕跡。單面鉆孔一般孔洞呈喇叭狀;雙面鉆孔一般呈腰鼓狀或稱蜂腰狀,孔洞呈兩邊大中間小的不規則模式;傾斜對鉆是在器物 一面上斜向對鉆兩個相通的孔,因似牛鼻孔而稱之為“牛鼻穿”,方便用于縫綴飾物。以上所有孔洞的邊壁上都可看見螺旋打磨痕跡,古樸自然。而現在仿古者功利心強,沒有古人那種用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來磨制一件玉器的毅力,一般現代電動工具痕跡比較明顯,古味盡失。

? ? ? ? 紅山文化玉器一般形制都比較小,器體扁而薄,邊緣多成斜坡尖刃狀(玉豬龍、C型龍除外),大型器物幾乎不見,更無陳設器,現在市面上隨處可見的那些紅山文化大型人頭獸身、粗重厚大的擺件都是現代人所主觀臆造的。

? ? ? 紅山文化玉器還有正反之分,一般正面多為瓦溝紋打磨而出各類造型 ,大多邊緣磨成扁而薄的刃狀,背部一般有穿孔,而且是平背素面,沒有任何紋飾打磨的痕跡。如勾云形器、玉龜等等,它們的形狀都是這樣的。而現在市場上很多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都是雙面工且無正反之分,可想而知,這些必假無疑。

? ? ? ? 紅山文化的玉器紋飾都比較簡單,常用的紋飾就是簡單的瓦溝紋或陰刻線,一般用減地陽起的方式表達。勾云形佩和玉臂飾等器形多用瓦溝紋,而且所呈棱角一般都為奇數而并非偶數;其他的則是在表現眼部和背部上使用減地陽起的方法進行雕刻。

? ? ? ? 紅山文化區域內經考發掘的墓只有石棺和土坑兩種。石棺一般在遼寧朝陽市境內較多發現,土坑多出現在內蒙古赤峰一帶。由于石棺是用大量石板結合粘土夯實而成,一般保存性較好,不易滲入砂土也不易受沁;土坑處在氣候環境比較干燥,戈壁化、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 ,一般土壤成分嚴重缺水,沙土化比較嚴重,玉器有不同程度受沁。因此,紅山文化玉器大多保存得比較完好,只有極少數玉器出現雞骨白現象,大多玉質還呈原色,蠟狀光澤。紅山文化是沒有呈玻璃光澤的玉器。

? ? ? ? 發掘報告顯示,紅山文化的玉器都出自于墓,所謂小墓出小件,大墓出大件。而有代表性的玉器(如玉豬龍、勾云形玉佩、玉箍形器等)大多都出自于紅山文化的大型墓。據研究,這些墓的主人應為原始 社會首領或者部落巫師,在原始社會這兩者有可能為一個人,而從他們墓里發現的大量穿孔玉器,則是縫綴在衣物上的。

? ? ? ? 古人認為玉器是可以溝通神靈的,是與上天對話的工具,所以由原始宗教的薩滿巫師穿上這樣綴滿玉器的衣服,就可以和上天神靈對話,就能夠逢兇化吉,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由此可見,紅山文化玉器一般都是小而扁薄的小件,大多數都有鉆孔,用來縫綴在衣服上來顯示身份和地位 的。許多玉器邊緣磨成薄刃狀,是為與衣服表面完好地銜接,有平滑感。

摘自網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紅山文化玉器遺存最早發現于1921年。1935年對 省赤峰紅山后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 的命名。70年代...
    瓷韻之城2閱讀 4,878評論 0 0
  • 1. class 和 id 的使用場景? id:id選擇器,使用#name定義(name為id名),使用id="n...
    cheneyzhangch閱讀 548評論 0 0
  • 2015.8.14 聽著外面“突突”響個不停的施工聲,睡夢中的人心情也變得焦躁不安。 面前亮著的筆記本熒幕,拉著紅...
    大約是雜家閱讀 146評論 0 1
  • 萬事萬物相輔相成,發展變化,相互影響,今夜終于提起筆來總結一下自己的反思體悟,酣暢淋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
    le_pirate閱讀 24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