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臺前的孩子》一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一個懂事的孩子雖然萬分的喜歡玩具小汽車,但是因為爸爸生病而沒有要求媽媽給自己買玩具汽車的感人故事。
?因為平時對待課堂的隨意性,所以沒有系統(tǒng)的歸納過自己的一套合理的組織教學,所以在本節(jié)課上出現了思路比較混亂,以下從幾個方面進行反思總結:語言組織,紀律組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關注大眾,內容詳略。
?語言是一切傳教的靈魂,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無論是什么課,語言絕對是精簡的,要做到言到意顯,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而我在語言的組織上是相當糟糕的,首先是組織語言時的思路不清,表達語句時措辭的功夫太淺顯,語氣的表達沒有演繹出文中特定角色的情感,在讀與解說的過程中邏輯思維混亂,沒有完全或者比較恰當的點到位。這也檢驗了我自身普通話的表達還存在極大的問題,語音語氣的不標準導致了口齒不清,表達不夠流暢。對比,在今后的學習中必須得加強和糾正過來,做到多練,多思,多總結語言組織方面存在的問題。
?好的紀律是有效和高效課堂的保證,特別是大班額的組織教學,紀律的規(guī)范化和有序性,是教師教學設計得以有效施行的關鍵。因為學生永遠是主體,所有的教都必須與學生的學相結合,而學生的學是否合理科學,同樣關乎著是否能學懂,是否能理解知識的表意和內涵。在教授和理解的過程中,老師有必要設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紀律,如果有小組的話,需要紀律委員一名,包括學生的回答需要如何舉手,討論時怎樣進行,朗讀時是什么狀態(tài),發(fā)言時自身怎么做,別人如何聆聽等,都要有合理的規(guī)定。而我在這方面,是比較欠缺的,首先,我意識到課堂上經常出現紀律混亂的情況,學生對所講的內容好像不太能進去。另外,紀律不好的原因還在于學生的參與度實在太小了,“閑著”的學生就會做與課堂無關的小動作,開始走神,東張西望。對比,今后的課堂應當建立和實施有效的,簡潔的紀律制度。
?課堂的有序性,必須要有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光是老師一個人是無法管理好整堂課的。我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把自己置身于課內,而把最重要的群體學生們置身于“課外”的感覺。師生間需要互動,需要配合來完成備課中預設的每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走近學生,學生才能走進課堂,才會跟著老師說組織思路去討論,去思考,那樣的話回答問題時才會顯得有效合理。必須承認的是,可能是性格的缺陷吧,想要走近和親近學生們的意識一直都有,但是在實際的踐行中時,總感覺一時窮盡了技巧和方式,很難做到自然大方地交流。在此,也誠懇的渴求有經驗的老師們能給予一些可行的方法,而我自身也會反思和努力去嘗試,去改變自身在這方面的不足。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學生間的互動,能極大的整合大眾學生的優(yōu)秀思想,能全面的體現學生們的思維獨特性。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互補了由于知識積累不足而出現的個體答案的缺陷。眾人傳柴火焰高,學生分組討論,商議使解決問題的效率和速度大大提高,而且很容易避免有部分學生偷懶的情況。特別是激活那些思維懶惰和長期閑散的后進生。以往我嘗試生生互動的失敗,是因為討論的問題不切實際或難度較大,學生難以理解,最終導致討論的半途而廢。另外,可能是長期的傳統(tǒng)講授方式過于死板,所以靈活性的問題難以施行,我的引導方式和能力也不夠全面。
?關注大眾,關注所有學生的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其實,應試教育也必須關注這個問題,因為班級均分的提升是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結果,掉隊的學生越多班級成績就無法提高。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上,我往往只關注那些積極的,大膽和開朗的學生,對于封閉自守,懶散逃避和膽小的學生卻被忽略了,這樣的慣性一旦慢慢開始,就會成為不謀而合的規(guī)律,不但阻礙了課堂整體的進展和效果,更是限制了學生能力的養(yǎng)成。
?課堂的時間安排,決定了整堂課是否有序和緊湊。多數的老師都存在時間的把控問題,我也不列外,經常在課后才想起有些地方講的太多太啰嗦,有些重要的內容和環(huán)節(jié)又過于膚淺。該涉及的內容沒有涉及到,而那些無關緊要的地方又過于冗繁。鑒于內容詳略不當的情況,課前必須明確所上的內容哪里是重點,哪里是過度,哪些該細讀精讀,摒棄一切繁雜,抓住關鍵字詞句,展開故事的核心思想,激發(fā)學生的主題思想,因為過多的繞彎只會耽誤時間,只會顯得內容混亂,主旨不明確。
?以上是我對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略讀課文,《玩具柜臺前的孩子》的教學反思。以及由此聯想到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以及老師們平時可能都會遇到的疑惑作了淺顯的自我剖析和一點點課堂思考的總結,拙劣的簡談只為拋磚引玉,懇請老師們不吝給予我珍貴的課堂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