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謂的異地戀
又開始了一段感情,還是異地戀。
記得那時對S產生好感是源于他的一句話:熱愛生活,痛愛自己。他打來的第一個電話里,帶著戲謔的口吻問道:猜猜我是誰。我直接爆出了他的名字:s。他佯裝生氣地說到:你會不會聊天啊,一般來說應該猜猜嘛……就這樣,我和s開始成為了朋友。我懂他,他也知道我。
正如所有人所知道的,那時的異地戀情,除了不能牽手擁抱,其他的跟所有不是異地戀情一樣,我們談天,說地,唱歌,講笑話,斗嘴,跟對方說晚安,叫對方起床……最讓人依戀的還是那些電話里的情話,在宿舍書桌前、在陽臺、在樓道、在校道、在跑道、或是在籃球場,那因承載了太多思念而情感的逐漸發燙的手機,那些甜蜜到每個夜里都會發出笑聲的夢……
那時的幸福多簡單,只要能看到你的消息,聽見你的聲音,就會開心一整天;因為內心有寄托,所以才會感到無盡的幸福。
二、承擔不起的東西
有時候,戀愛,不只是說說情話而已。
因為想要永遠地在一起,開始考慮的東西也開始多了起來,一份愛,需要承擔的東西很多。
那時s問我:我家不是很富裕,你真的會嫁給我么?我們兩家離得那么遠,如果你在我們家這邊生活的不習慣,怎么辦?如果你在我家受了委屈,怎么辦?之后你跑了,我到時候要怎么找你?那時候還是很天真,以為有了愛就可以抵擋住千軍萬馬,所以恨堅定地說:沒有錢我們可以一起奮斗;只要你愛我理解我,我不怕受那點委屈;我們相愛,你永遠會找到我的。
可是大多數時候,人卻抵不過距離這個東西。S還是漸漸地疏離了,只有我還站在原地。那時的我總是自言自語,自說自話,每天都神情恍惚,每晚都會做離奇的夢,卻已不似以前那般甜蜜了。那時會經常忘記一些東西,但仍是記得一些東西。一直記得s說他想要在2013年5月20日結婚,而自己竟編了一些理由,從爸媽那里騙來了戶口本,雖然帶著一絲期待,但卻不敢跟s說起,因為感覺他已經漸漸地遠去了。
如果那時我跟s成功地去登記了,我們可以隱婚兩年直到我畢業,那時就是真的在一起了。可是有太多的東西,我們卻承擔不起,比如跨越文化習俗的差異、兩個家庭朋友的壓力、新家庭的種種,以及所有人的目光……最后,我們都沒有跨越這段距離的勇氣。
三、不能去觸及的東西
最后,S結婚了,跟認識不到半年的一個女孩。
記得那時我突然特想打電話給他,他接了,電話他在電話里有些吞吐地說:我要結婚了,在2015年初。我問他:是不是照片上的那個女孩?他說:嗯。我回了他一句:嗯,很可愛!之后他便借故掛了電話。
再一次聯系已是一年后,這時,他已有自己的妻、自己的娃。只有在這時,才能開玩笑地說那時自己做的傻事,從家里騙來戶口本,自己藏了一個學期最后又還回去了;他聽了吼了一句:y,你為什么做什么事情都不跟我商量?!我只是無奈地笑了笑,那時你把我推得那么遠……而我也是在這時才知道,s曾因為要來找我,而跟家人吵了一架,最后只能妥協作罷。
最后的結局如故事中預想的情景一樣,某日遇見時,彼此可以很坦然,我們能像老朋友一樣,s平靜地跟我說說他的妻,聊聊他的娃;而誰再也不會去提那個沒能給到的擁抱,那個缺失的情人節。
四、對美好愛情的渴望
愛情本身是美好的,人總不能因為曾經的失望,而不去相信愛情。
人總是會對美好的愛情充滿了向往,因為相信,才能重新拾起信心去開始新的征程。
跟s擦肩而過后,我也曾努力過。比如主動對有好感的男孩表白,送他一些小巧精美的禮物;可是,好像很難遇到一拍即合的那個人,這總會讓人忍不住想起陽光里那個美麗的側臉,以及那滿滿一城溫暖的日光。
還是相信愛情,還是向往美好的愛情,但卻不像之前那般勇敢,敢大步跨過這個雷池。倒寧愿做歌中的壞女孩,80%的真心給了他其余的留著預備意外;可如果是更壞的女孩呢,還有勇氣給出80%的真心么?
五、選擇虛無的信仰/對遠方的渴望
或者是因為對遠方的向往,或是想逃離某一個地方,還是重新選擇了一份遙遠的愛情,希望能一天自己能真正地走到他的面前。跟z認識也許是因為某一種情愫,起初我們也是聊得那么的火熱,如同滾燙的開水,但開水總是會慢慢地降溫。
而我們跟z似乎也有了一種默契,知道異地這種戀情的種種,變得聰明起來,就是不去觸及一些東西,只聊聊一些有的沒有的表面的東西;在還沒有能力承擔,或是沒有勇氣去接受一些東西的時候,就盡量不去碰。有時候,太刻意,就會把很多東西弄糟糕。所以,我們都寧可暫時選擇虛無的信仰,帶著對遠方的渴望,繼續走下去。用這信仰和渴望去堅持,因為這是遙遠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