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去他媽的羈絆

家,這個字,如果只是一個字,那一定不會帶給世人諸多煩惱。但,家往往都和親情有著解不開的結(jié)。家在這個繁雜的社會上,是一個讓人安心、舒心的地方。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家,都能找到家的含義:它是我們遠航中能見到的指路燈;它是我們遇風迎浪的避風港。然而,這個答案,往往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尋找。

我們的一生,要體驗眾多情感,不同的感情充實了的情感。對于友情,我們可以擇友而交,志同道合則談笑風生,一言不合則推翻小船老死不相往來;對于愛情,愛到深處情至濃,當然也可以攤攤手一句“何則來,不合則去”而結(jié)束。然而,只有親情,最讓人“無可奈何”,我們生在小家庭,小家庭的背后是大家庭,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和家族中眾人的羈絆就是“親情”。面對親情,我們既無法選擇,也不能斬斷,我們只有努力維護它,讓親人們認可你對“親情”的貢獻,贊美你的努力。

別說家庭與家庭之間的矛盾,就連小家庭內(nèi)部都經(jīng)常有不斷的摩擦。我早餐不愛喝粥,可父母不喝不行;我愛聽周杰倫,可父母說鬧心;我不理解你們的固步自封,你們不懂我的馬不停蹄;我聽不了你們的“諄諄教誨”,你們聽不進我的“循循善誘”。這樣的矛盾在小家庭屢見不鮮,但化解的辦法卻十分簡單和有效,即“包容”。

我曾經(jīng)以為,大家庭和小家庭一樣,包容之心常在,家庭和睦相愛。可事實就是那么搞笑,非但包容之心蒙難,就連親情都是扯蛋!也許大家庭,人多口雜心多嫉,“包容”一詞往往只能是包不住容不下。

包容之心必須建立在理解之上,缺乏理解的包容,就只能流于表面。紙上談兵、信口開河誰都會,因為缺乏理解,所以別人永遠無法設(shè)身處地、換著角度為自己著想,他們總是用自己思維方式考量著你。你對生活的贊美,他們認為是炫耀;你對親情的含蓄表達,他們認為是裝B;你對父母的愛意,他們認為是虛假;你對家人的玩笑話,他們認為是咒罵。

包容之心必須建立在關(guān)懷之上,缺乏關(guān)懷的包容,就只是平靜如水、空洞而乏力。就如同虛偽的人看到你摔倒,說著同情的話,卻袖手旁觀的看著。嘴上說能理解力,可背地里干的都是什么齷蹉事;嘴上說不在乎,可心里早就酸溜溜;嘴上說祝福,可心里卻是謾罵。

有些事,我會感激你們的用心付出,但你們時刻標榜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對我綁架,讓我進退兩難,這樣你們是會開心嗎?

我只想問一句:“我的親人們,你們心里難道真的只是覺得,百般找茬,讓我難受,自己開心。你們心里會平衡一些嗎?”?

親情,去他媽的羈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