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
見字如面!
你說“主要是我有話跟你說”。我說我想聽你跟我說話。看到你敲了那么多字,我真是心滿意足。我很驕傲,很開心。
看東西是需要狀態的。我希望自己做一件事就可以投入進去。
我現在在找一首曲子,可以讓我有代入感的曲子。沒有找到滿意的。但還是放了一首。
越來越對聽到的聲音挑剔了。還有就是經常塞著耳機,耳朵有點兒不好了。這段時間我再盡力改掉這個毛病。但是,周圍真的好吵。我想聽到自然的、真實的聲音。
耐看的東西,會讓人忍不住去看、去想。它會帶給人很多發散點。我還記得看《水月》時,我昏昏欲睡。舞臺,鏡子,水,白衣,他們光著腳丫跳;偶爾濺起的水聲,演員的呼吸——其實我離舞臺不近,是聽不到呼吸聲的——和我的心跳,我快要睡過去的眼睛。我以為我什么都沒有記住,我以為我什么都沒有感覺到。有一天晚上,從北師大 出來,下雨了。路面真好看。我們沒有帶傘,我們也沒有傘,就那樣跑過紅綠燈的時候,我想起了什么,聞到遙遠的芬芳,好像看到了我自己。
Next
我可能知道你說的那個男生在做什么。兩年前的冬天,應該見過他。聽到他說現在在做醫院護理之類的事。你應該能想到我只是聽到他說話,回頭看了他一眼;我不會主動去開場白的。別忘了,咱倆,可是你先說的那句“你就是杜思奇嗎”。
不過那是兩年前了。現在,他在哪,做什么,不得而知。
“……估計你也不知道,因為你現在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
四年前,有人這么說。半星期前,有人這么說。現在,你這么說,而況你離我這么遠。
“我們的文化并不讓人覺得心安理得。你需要十分的堅強才能說,如果這種文化沒有用,就別去接受它。建立你自己的文化。但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他們要比我——即使在這樣的環境里——更不幸。
“這就是我說的你應該建立一個自己的小文化,我并不是讓你去忽視這個社會的每一條準則。比如說,我不會光著身子去外面轉悠;我也不會去闖紅燈。在這類小事情上我能遵紀守法。但在大問題上——如何思想,如何評判——你必須自己選擇。你不能讓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個社會——來替你作出決定。
“就拿我來說吧。我似乎該為許多事而感到害臊——不能行走,不能擦洗屁股,有時早上醒來想哭——其實生來就沒有理由要為這些事情感到羞恥。
“女人拼命想苗條,男人拼命想富有,也是同樣的道理。這都是我們的文化要你相信的。別去相信它。
……
這幾段是Tuesdays with Morrie中Morrie教授說的。我照著我的白紙本敲出來的。
說到白紙本,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當年惠老問我,應不應該硬性要求大家堅持寫日記,我說不應該,寫東西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能強迫。他笑著說,你以為大家都跟你一樣自覺去寫什么。其實那個時候我沒有記錄的習慣。所有的記錄,都是老師的硬性規定。所以,我當時聽到那句話,心里說其實我不自覺,鬼才會去寫。但是神奇的地方在于,這件事以后,我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看到有意思的就會抄下來,自己想到什么就會記下來。眨眼,十年過去,這一習慣得以保留。但幾乎所有記錄都是斷片、一瞬間的感受,恐怕和當年老師的出發點有駁。
這本書我從圖書館借出來好久了,帶著它去了一些地方,但是都沒看。狀態不對。到了還書日期,還了,放在了還書車上,看了一眼,又借回來了。花了三個下午看完。Morrie是一位社會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位快要臨終的老人。具體故事內容,你可以百度。百度比我說得好。我擅長感受,對于具體事的描述,很糟糕。
跑偏了。說回來。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建立了一個自己的文化。看到那些話的時候我沒有豁醒的感覺,只是內心的一種肯定。就像一直在路上走啊走,不知道走到哪兒了;突然看到一個標記牌——嗯,這確實是途中應該經過的一個地方——一種確信。再說下去,那么我是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嗎?上次我是這么說的:
——可是你不能一直活在你的世界里。
——我可以。
其實我還不能跳出我來看我。這個問題我不清楚。但是,應該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Next
你說說起青島,你想到的是啤酒,機器貓基地。你酒量應該不錯吧?除了白開水,我什么都不喜歡喝。但是北京的水不太好。
啤酒在注入玻璃杯的過程中起泡,口感會變得更好。
喝完會有點兒小苦?我不記得了。
Next
我說那個公司的面試,你一直記在心里。真好。
面試不怎么樣。我們匹配度不高。不過對于工作,我現在倒是覺得這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做一件事就可以投入進去,也是一個起步比較慢的人。你有什么好的建議給我嗎?
Next
你這次真的下定決心去哈爾濱了,哪怕凍死也要去一次。不會凍死的,你可以去。我自然有興趣去了。只是我沒有羽絨服,我怕凍死……
上次見面是12年7月。所以,四年半沒見了。上次聽你說話,是今年夏天吧。南方呆久了,連聲音都變得南方了。哎,你說,我就一直在北方晃悠。你說,南北又有什么區別呢?你說,我們在大地上畫了那么多界線,跨過一條,能說明什么呢?走完所有的格子又能說明什么呢?但是吶,還是想不停地走,不停地跨。意,心上之音罷了。
最近給你介紹對象的人特別多,就連你媽都這么說……那就,那就看唄。我沒有什么好的建議給你。不過我覺得年齡不重要。因為每個人對時間的感知度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時間維度也不一樣。全在自己。
你很喜歡那幾張照片,像貓力那種感覺。照片都是M拍的。我當然記得你和我說過貓力,只是沒有關注。我關注的東西很少。有時候大家說的事情我不知道時我便覺得自己是原始人。我媽說我是原始人——她的原話是,原來你是原始人吶,難怪這么笨。原始人,我第一想到的是張瑋瑋。張瑋瑋當年穿著棉夾克從蘭州去廣州時覺得自己是原始人。
你現在也很少關注她了。
我知道你知道真實的力量。所以才會喜歡這樣的定格。
Next
接受不接受的問題,我覺得Morrie說得很對。大的變不了,可以建立一個小的。獨立與不相關,是兩碼事。
特立獨行,傲嬌,自由。昨天M問你是不是我家親戚,她說覺得感覺好像,照片和我挺像,和我感覺很像。
你說活著最大的意義,應該就是為別人活,而不是自己。是的。不管怎么說自己愛自由、自己只為自己,最終還是會發現,是為了非己——非己不一定是別人,只是不是自己而已。我也承認,就是半年前我都不會贊同這樣的說法,但是,現在,當我慢慢明白你說的那句話,學會了愛之后,慢慢有了一些體驗之后,你說的是對的。為什么終歸是為了非己呢?因為終歸是為了愛。
什么是愛呢?愛是感知。有一次對著一個法國小哥——他聽覺也不好,我法語不會英文也不好——跟他講中文,他完全明白我的意思。你看,話語是多余的。愛是奉獻。我們看藍天白云就很開心。但是藍天白云能給我們什么呢?愛是最沒用最有用的東西。所以你看,愛是存在于自己和非己之間的。當然愛不是自己給予的,而是非己接受的。
Next
你說你也不知道說了些啥,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毫無邏輯。我知道你說了些什么就好。
我也不曉得我說了些什么,你知道就好。
我沒有看暈。我也沒有添加一個表情。跟你說,以前我是從來不發表情的。現在,會發,還不少,雖然我也覺得表情會顯得不正式。
你會不會在想我話變多了?成了話嘮。大多數時候不是。
Next
你說他們說后天要下雪,你很期待。昨天說的后天,也就是明天嘍?我對雪無感。但是會覺得有雪的冬天才是冬天。
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在教室看故事書,這是最后一個故事,小女孩凍死掉了。然后我哇地哭了,把書扔在墻角,回家了。我媽說的我的小時候。你說我是為小女孩哭呢,還是被凍哭的?或者是擔心自己也被凍死掉?
Next
信任別人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
阿文吶,你真是厲害,七年前就可以說出讓我琢磨這么久如今才稍微明白的話。我又要感嘆生命真是如此奇妙,該遇見的人終會遇見。
零下六度,我會注意保暖。你也是。
最后,祝開心。
思奇
Next
你跟我說待會兒和同事去喝酒時,我剛好寫到,你酒量應該不錯。
——想到你的那張穿著紅色長連衣裙坐在桌子上的照片。
你說喜歡我給別人那么介紹你。那是因為這就是我
你說用筆寫,不會寫錯別字,這個你能保證。我知道你的鋼筆字
我喜歡全身心地投入。
我在和你說話。我想的只有你。
很巧,今天也是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