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代,就讀過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一書。
原先讀這本書的時候,起先由對名字的好奇,才拿起。由于當時的年齡還尚小的緣故,沒有深讀,文中作者對于國人的種種陋習的闡述當年的我也只是淺意讀完就罷了,沒有概念沒有想法,隨之擺在一旁。
多年后的某天,一個休息的午后,感覺閑來無事遂就去收拾屋子。抬眼間又望見書廚的角落處的這本書,丟下了手中的活,翻來一閲。
老書看到了新的想法,籍與成熟,歷練后,對于書中所描述的有的思想,有的注解,足以用感同身受來表述。
很多橋段,讀來可用會心一笑之詞來產(chǎn)生共鳴:
1.中國人不習慣認錯,反而有一萬個理由,去掩蓋自己的錯誤。有句俗話叫閉門思過,思誰的過?思對方的過!
這段截來,想必很多人會親身經(jīng)歷過這樣的雷同事件,拿來閑聊,一解釋放之情。也許此種人算得上人,但必須前面外加一個小字,真可謂,機關(guān)算盡的高人。
2.至于中國人的窩里斗,可是天下聞名的中國人的重要特性。
笑談了吧,但是的確是會心的一笑,繼續(xù)再談。如果能夠把這份能力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也許再也沒了這種幾乎于發(fā)狂的熱情了吧。
3.為什么中國人的聲音大?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嗓門特別高。只要嗓門大,聲音高,理都跑到我這里來了。
呵呵,看到這一段,我又笑了,的確有道理,誰讓不去練就男女高音呢?不然怎么混?輸在起跑線上了吧!
4.積威之下,人味全失,而奴性入骨。只要你給我官做,你干啥我都贊成。
這一段,有沒有祁同偉打探到,沙書記即將來探訪陳巖石老爺子,他給陳老爺子裝模作樣干活的味道在里面呢?
談于此,把老書合上。頭腦快速的想到了正在熱播的《人民的名義》。言論自由的今天,此劇的火,排除掉演員陣容的優(yōu)越性,其敏感話題更體現(xiàn)了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敢于揭露丑陋,直擊《丑陋的中國人》,愿其永遠退出歷史舞臺,還民生與清澈,舒暢,文明,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