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因為喜歡《黃金時代》中的蕭紅,所以找來了這本書,斷斷續續的讀完它,回想起來,卻發現自己已經把書的內容忘記得差不多了。但總想著要記下些從書中所得并讓我印象深刻的東西。
? ? ?這本書的封面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深沉,低落,對稱式的版面,沒有多余的字句,簡單利落。這部小說的描寫開始于哈爾濱時期,全書共有十七節,在第一節《麥場》至第十節《十年》里,作者用充滿感情的筆調,描寫了東北農民貧苦無告的生活。他們身受地主的殘酷壓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背向藍天、臉朝黑土、辛勤操勞、累彎了腰、累跛了腿,還是得不到溫飽,受著饑餓和疾病的煎熬。活下來是他們對生命的基本要求,而地主們的折磨一步步的把他們逼向死亡。正如書中說到“在鄉村永久不曉得,永久體驗不到靈魂,只有物質來充實他們”,“村人天生容易失望,每個人容易失望”。村民們在生和死之間徘徊著,日子在生死場之間切換著。
? ? ?讓我眼前一片模糊的兩個片段是,王婆去看往望曾經打漁村最美麗的女人,月英;成業親手摔死小金枝;“農家無論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過人的價值。”對于這個在當時無法改變深入骨髓的觀念,表示深深的哀思,但是置身于那個年代那個環境,自己可能也逃不過吧。小說的后半部,是由人的生存死亡問題而轉向了革命前途問題。是啊,年盤轉動了,全村寂靜下去,只有日本旗子在山崗臨時軍營門前,震蕩地想著。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村民們并沒有過上好日子,反而是又被卷入一股看似與自己無關的“戰斗”中去。通過描寫日本兵進村肆意胡為給村農民們帶來的傷痛,及以金枝為代表的村農民們被迫離開世世代代生活的村莊,在外遭受到的難以承受的苦難。
? ? ?當然,在整本書中都提及的,不管是金枝和成業之間還是金枝被迫到都市里去替人縫補過活受到的欺壓,最后都交匯到“女性主義”上,在此就不展開敘述。
? ? ?讀著讀著就想到了《活著》;讀著讀著就越發的覺得自己有時遇到的所謂的挫折簡直就是無病呻吟;讀著讀著就越來越體會到,只要人還在,就有回轉的余地,而生活充滿著無限未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