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與癢兩種感受,到底哪種更使人難受呢?
痛,既是疾病等創傷引起的難受的的感覺,也可與情感有關,如哀痛、痛心等。癢,是指皮膚或黏膜等受到刺激時引起的想撓的感覺。癢,除了純醫學的解釋外,與情感有沒有關系呢,回答應該是肯定的。
身體的痛與情感的痛我們都經歷過,無論哪種程度的痛都很具體,可以明確感知,這也許是痛的特征之一。而所謂錐心刺骨、痛徹心肺,是斷裂,也是重生。來自身體的疼痛緩解了,會覺得身輕氣閑;而情感上的痛不欲生之后,往往是大徹大悟、新天新地。由此見得,痛,并不是絕對的壞事,作為一種對比,一個參照物,更易讓我們感知健康、感知平和、感知希望。
至于癢呢,這種感受常常讓人陷于尷尬的處境。癢,總讓人有一種齷齪之感。實際上,皮膚之癢多數與神經有關,與血液有關,與內分泌的協調與否有關,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真正由于不潔引起的騷癢其實少之又少。但當看到一個人當眾撓癢,卻難免有惡心的反應,甚至,會抹殺此人平時因地位、因成就、因個性魅力而籠罩的光環。所以,在公眾場合,一般人都會克制撓癢的沖動,即使癢得鉆心,因為代價太昂貴??墒窃S多人一年中總有那么幾次因過敏、因氣候等因素遭遇癢的經歷,同時也是克制撓癢的經歷,其實癢的難受勁,又很容易平復,只需輕輕撓撓,不僅能緩一時之癢,還能倍感舒暢。
聯系情感世界,“癢”與“撓癢癢”簡直無處不在。如領導與群眾的關系處理、年輕人對老年人的情感慰籍,還有受挫后朋友間的相依相托等等。關于撓癢,我小時候的回憶卻清晰在目。有時,親近的長輩在茶余飯后,讓幼小的兒孫為他(她)撓一撓癢,既滿足生理的需求,又滿足情感的需求。撓的一方在癢的一方指導下“上點上點,下點下點,左點左點,右點右點”,指揮雖然無誤,精準卻頗難,幼小的兒孫要經過反復的探查,在長輩已微有惱慍的情況下才找到癢點,化解長幼之間的難堪。癢與撓之間的力度與準確度的把握,實在太難,所以,處理關系、慰籍情感、消除誤會都不是輕而易舉之事,弄得不好,癢的地方沒有撓到,而不癢的地方卻撓破了皮。
而癢與撓癢在男女情感上,較之痛有所不同。因為經歷過情感上的大悲大痛之后,人可以憑籍神奇的再生能力,平復傷口,長出新肌。癢卻是一種時不時的撩撥,讓你活在有望與無望之間,既無從把握,又無法死心。癢與撓在男女情感上玩時空差距的把戲,使原本身心健康的人恍恍惚惚,渾渾噩噩,精神彼此消耗,生活一團糟。人確實是奇怪的動物,有時僅僅為了體驗撓癢那一瞬間的舒暢,不惜忍受癢的搔擾;為了填補精神的寂寞與空虛,寧可倍受情感的煎熬,永遠有著被撓的欲望,而情感的觸角卻總是找不對地方。
生命里有許多不能承受之重,而情感之癢實在是我們所不能承受之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