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考第二天,我的高中生涯,已經過去14年了
我一點都不想回憶高中生涯,因為太憋屈了。
高中時期的我,整個人沉默寡言,每天除了看書就是做題。
付出的時間并沒有收獲喜人的成績。
總之就是,學沒學好,玩沒玩好,如果用兩個字來總結的話,就是“后悔”。
但是如果時光倒流,讓我又再到高中生涯,我還是會成為那個沉默寡言、默默看書的好學生。
畢竟,時光倒流,僅僅只是倒流而已,觀念還是原來的觀念,行為不會變的。這也是我為什么很討厭聊什么時光倒流之類的話題,倒回去又怎樣啊,人的改變在于觀念的改變,并不在于時間的問題。
作為一段灰暗的失敗經歷,雖然不值一提,但對于我自己,多少還有點借鑒的意義。
高二文理分科時,我自己選的是文科
但學校因為要達到一個文理平衡,硬是從選擇文科的同學中,撥了一部分過來,我就是其中之一。
聽到這個消息時,我沒去找老師,也沒去找校長,第一反應只是一個人躲在宿舍默默的哭。
你看,這說到底也是性格的問題。
我從小就是大人口中的乖孩子,膽子又小,碰到什么事情也不敢怎樣。
似乎在等著有人幫我去解決,從來沒想過,很多事情,我完全有力量可以去改變的。
我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只是哭。
退一萬步講,就算分到文科班,日后的路能走成什么樣,不好說。
但至少是如了我的心意,不像后面兩年在理科班,每次都被物理和化學虐到體無完膚,而其他的科目成績,其實還可以。
除了哭還可以有解決問題的力量
這個體會,也是多年后才明了的。
我會把這個觀念傳達給我的孩子。
文理分科不如愿,這算是成績不好的理由之一。
還有一個更大的理由是,學習方法的失敗。
當時只是單純傻傻的以為,只要自己少玩點,晚上睡晚點,早上起早點,多做點習題,成績肯定會上去的。
理論上看,是沒錯的,但其實這里面的關鍵點,不在于時間的多少,雖然時間的多少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效率。
尤其是理科生,不像文科,需要花很多時間來背。
化學、物理、數學這些科目,說白了,講的是很多公式和概念。
這些內容的掌握重在于理解,在理解透徹的情況下,再去做題,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只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只能是事半功倍。
因為每天晚睡早起,上課沒精神,老是想打瞌睡,導致上課沒及時聽懂。
沒聽懂的課后再花時間去弄懂,導致睡的更晚,然后上課還是沒精神,還是沒聽懂,然后課后再去弄懂。
好吧,你看到了,一個繞不開的惡性循環。
我悲催的高中生涯,已經找到了兩個原因,還有最后一個原因。
我認為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性格的自卑。
高中是在縣城,高中之前都在鄉下上的學,初到縣城,第一次當寄宿生,面對的是來自不同鄉鎮和縣里的同學。
本身性格內向,有好長一段時間感覺很難適應。
在鄉下,初中是沒有計算機課程的,家里自然不用說,也是沒有計算機。
到高中,要上計算機課,可是完全不會,旁邊坐了個縣城的同學,三下兩下就會了,教了好幾次,可是自己操作時,還是不會,真是急得想哭。
上英語課的時候,也完全聽不懂老師在講什么,看到縣城同學流利的回答問題,心里又是急得不得了。
高中還有形體課,自己也是笨笨的,跟不上節奏。
我的心思又重,每次打電話回家,總會聽到媽的抱怨和嘮叨。
多半是指責爸收不到欠賬和抱怨生意難做之類的話題。
每次掛完電話,我都心事重重,哎,心里一聲長嘆。
在心里自然是暗暗給自己鼓勁,想著要好好讀書,才對得起家里辛苦的爸媽。
時光切換到現在
作為父母,知道孩子心里想著是要好好讀書的話,內心多半是高興的。
會覺得這個孩子真是懂事,懂得體諒大人的辛苦。
但是,以我個人的體驗而言,這不是一個好方法,至少對心思敏感細膩,內向的孩子來說,這不是一個好辦法。
父母的苦只會是一把沉重的秤砣,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讓他們稍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就不斷自責,認為自己對不起父母的培育。
這種行為是不是很常見,有沒有很像中國傳統的感恩教育。
孩子啊,你要記得父母的恩,記得父母的苦,你要好好努力,將來好報答父母,才不枉費父母的一片苦心。
如今我們也是父母了,真心期望所有的父母,不要再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了。
多給孩子一點愛,無條件的愛;多給點快樂的記憶和支持吧,讓他們輕裝上陣。
如果還要給的話,再多給點機會教育,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讓孩子在遠離父母,來到新環境的時候。
心里的基石是父母的愛,是滿滿的安全感,讓孩子可以勇敢的嘗試,勇敢的飛。
關于高中,我只想寫這一次,每次回憶都滿滿的不舒服。
我不知道那三年是怎么過來的,那種考試做不出題的感覺實在太讓人絕望了。
當然本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原則,高中三年給我后來人生的啟迪就是:
最難的高中時代已經過去了,不用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