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彎路,才有通途

本文與其說是一篇創業者“干貨”,不如說是一個APP初創團隊沉淀之后的自我反省與總結。

是的,我們有一個叫“妝眾點”的APP,1.0版本已經在IOS上線了,而同時,2.0的改版也正在進行時。回過頭來,我們會說:“要是在1.0版本的時候能多考慮一些,也許我們就能少浪費半年的時間。”

一、推敲:人人都做APP,做它有啥用?

APP不是目標,只是個手段和平臺。因此,做一個APP之前,要想清楚,為什么要做?

我們在美妝行業從事市場營銷和客戶管理多年,與眾多美妝類APP合作中發現,它們的功能比較集中而雷同,基本屬于社區的手機版,有無數的網紅、KOL寫軟文、做視頻。

但是對用戶而言,這種熱鬧之下反而很難找到真正有用的妝品信息,也無法判斷自己究竟該用些什么。

當時,團隊中的一位成員在某個熱門美妝APP上以“美妝業內人士”為主題發了一貼,回復已經有3000多樓,驚人地受歡迎。她的感受是:美妝消費者缺乏很多基本常識,而每個人的肌膚不同,需求也不同,市場上那么多產品確實令人無所適從。

于是Big Idea就這么產生了:我們要讓用戶快速找到自己的美妝方案,而不是浪費大把時間在閱讀理解上,減少KOL和網紅的影響,盡可能準確、高效地完成妝品的選擇。

我們計劃做一個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美妝評測APP:用專業知識重新定義每一項妝品評分的細則,用戶只需打分就可以完成點評;并基于用戶對妝品的喜好,以及自身肌膚狀況,計算出用戶比較適合的妝品。

聽上去對用戶幫助很大,但這還不是一個特別完整的商業環。在美妝行業的從業經歷告訴我們,一件美妝新品上市之前需要做的消費者盲測和市場調研,絕對可以用“勞民傷財”來形容。所以我們也希望妝眾點APP有了用戶的數據化測評,可以為美妝企業提供具體到每個細分維度的可測量數據,以幫助它們以更小的成本獲得更高樣本容量的精確產品調研報告。

這,才是我們的第一步:確定需求。

二、糾結:唯快不破,還是穩扎穩打?

有了這個想法,大家一拍即合,立刻開始找資源做開發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3位初創人員從未有過APP項目經驗,僅有一名曾在APP擔任過運營,于是技術外包簡直是唯一的選擇。

于是本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精神,我們經歷了一個月的籌備期,就開始進行妝眾點1.0的開發:

于是到了去年8月,妝眾點1.0就已經在IOS上線了!這效率,巴不得都給自己點贊呢!

配合上線,我們也做了一系列的推廣,包括BBS,NEWS的曝光和APP內的免費送小樣活動,我們有了一定的曝光率,小樣也送出去不少,但是下載和活躍數據卻不怎么樣,甚至可以說挺冷清的。

問題在哪兒?通過用戶調查我們獲得了以下反饋:

1.界面不好看,覺得很LOW。

2.板塊之間邏輯不強,不友好

3.缺乏吸引眼球的內容,功能單一枯燥

簡直是晴天霹靂。原來,用戶在意的這些細節上,我們不是“唯快不破”,而是“不堪一擊”。總結下來:確定用戶的需求固然重要,但用戶體驗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以及,在這樣一個多變和追求顏值的時代,好的UI設計和新鮮的內容也必不可少。

三.心得:必須“內外兼修”,才足夠招人喜歡

所以說,一個好的IDEA不代表就能做出好的作品來,也難怪一直聽人說“IDEA本身不值錢,真正有價值的是將它實現”。我們花了十多萬,把一個不錯的IDEA變成了實體,但不是一個足夠吸引人的實體。

痛定思痛,我們決定針對這些問題逐個擊破。

1.UX設計——明確需求,理順邏輯

UX就是用戶體驗的設計,妝眾點2.0的UX,是我們與專業的UX設計師溝通2個月、梳理了十七八稿才終于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深了解到國內APP團隊對于UX設計的不重視(一位當下很火的時尚類APP的運營人在我們咨詢UX相關意見時,特別輕描淡寫地說“用戶體驗這個東西沒什么花樣,大家一起開個會討論下就有了!“當時我們都震驚了),也感受到了專業的UX設計師和產品經理的重要性。看著2.0的產品說明書,再看看1.0時寫的關于需求的1000字都不到的郵件,真的是高下立見。

也許目前我們仍然請不起全職的產品經理和UX設計師,但我們愿意把不充裕的資金花在外聘上,因為我們深知,沒有好的UX,再好的IDEA用戶也體驗不到,也是空想。

2. UI設計——看臉的世界,不能輸!

不得不承認,妝眾點1.0版的設計真的不好看。不,那也不能算設計,只能算是功能模塊的堆砌和排列。一個做美妝的APP居然長得不美!可想而知,用戶不欣賞界面,怎會愿意多停留哪怕一秒。

現在的設計趨勢越來越證明,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一味抱著“功能才是干貨”的固執,預計會乏人問津。所以在UI方面,我們也大刀闊斧地改!

我們外聘了4A的設計師,基于UX的終稿,在界面設計上給出了清新、明亮、美艷的幾種風格,最終我們選擇了小清新版。這種改法,讓2.0看起來和1.0完全不是同一個APP了。當然,這期間經歷了各種痛苦的反復和琢磨,不加贅述,但在UI定稿之后,我們調查的幾乎所有人都為新版UI叫好。

這個經驗教訓是:美麗和功能是不矛盾的,能做得美一些的東西,為什么不?外表不美麗,誰還有心情去看功能?

3.技術開發——外包團隊靠不靠譜?

1.0的時候,我們沒有錢請技術,想當然以為把技術外包給一個團隊就上上大吉了;現在2.0改版,我們還是沒有錢,但我們請了兩個技術,安卓、IOS各一名。好處立竿見影:

首先,溝通成本大大降低;任何邏輯和程序上的問題都可以當場溝通,立刻解決。(如果團隊有產品經理,那么技術外包的溝通可能會略好一些,但現實狀況是,我們沒有。)

其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技術專注開發程序,不會像外包團隊一樣經常分心。不謙虛地自夸一句,已有一些客戶排著隊等著上我們的廣告,但凡早一天上線,就早一點實現盈利,效率的提升意味著未來更多的收益。

第三,后期維護的便利性:外包團隊同時有好多個項目在手,在后期維護上往往不能給到即時支持,導致用戶投訴,多麻煩!

所以,我們已經沒有專門的產品經理,技術團隊真的就不能缺了!

4.推廣——廣撒網還是深挖洞?

接受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教訓,現在我們認為,當自己的產品還不夠成熟的時候,真的別浪費錢去做什么大規模推廣,這只會讓產品的缺點被用戶深深記住,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1.0上線的時候,我們采取的是廣撒網的策略:幾十個BBS一道發帖,各大宣傳平臺發布,還用了紅人資源轉載。收效不能說沒有,至少在百度我們有不少搜索結果,在一些美妝論壇有人知道,甚至連喜試網都有“妝眾點有免費小樣拿”這類資訊。

但是這種途徑得來的用戶,領完小樣就走了,二次打開率極低,對我們來說,除了獲得了一些用戶信息之外,沒有留下什么。同時,也并沒有達到我們預設的“靠產品的智能推薦功能留住用戶”的目標。

所以2.0籌備期間,我們修改了整個推廣策略。

-采用全新的UI形象,運營全新的公眾訂閱號“妝眾點美妝讀物”,每周2-3次進行一些專業而有趣的干貨內容創作。短短3個月,粉絲從0漲到5000多,這批粉絲,必將在妝眾點2.0上線后成為第一批用戶。同時,含金量頗高的內容也獲得了品牌的關注,已有赫蓮娜、玫珂菲、科萊麗等美妝品牌合作過軟文事宜。這一系列的運作給了我們信心:未來的2.0上線后,我們是可以做出好的內容來的!

-知乎,豆瓣,美妝社區的賬號運營。根據我們自身的定位,我們希望吸引的是“對護膚有要求,又想要節省時間”的女性,她們可能有錢沒時間,也對“為什么要這樣護膚”和“這產品好在哪里”之類的問題更感興趣。因此我們選擇了以上幾個平臺,開設了獨立的賬號進行維護,針對性回答問題,并引流至微信平臺。這些渠道給我們微信公眾號帶來了不少流量。

在這期間,我們沒有花費一分錢的推廣費用,當然這和2.0尚未上線有關,但從中我們也看到了一種另辟蹊徑的免費推廣法——塑造專業形象,從多角度與未來的用戶溝通。

沒有想到居然會寫到3000字上下,實在是意外。回頭通讀一下, 感覺這更像是一個“APP創業團隊血淚史”呢……

不過無論如何,這一路走來我們有很多收獲和思考,遠不止文中提到的這些。我們有美妝行業的專業背景,有不錯的IDEA,有過失敗的經驗和總結,也有一批忠實的粉絲,所以我們有必須信心滿滿繼續前行。

缺錢嗎?當然。但絕不因為缺錢而降低APP的品質要求,因為我們始終記得自己的創業初衷——不只做出一個APP來,而是讓它成為消費者的工具,成為公司了解產品的依據。

1.0的故事已經結束,2.0的故事尚未開始。希望我們的故事多少給小伙伴們一些啟發,也希望你支持我們繼續走下去,把這個故事寫下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