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這本書臨近末尾的地方,我才真正理解白夜行的意思。
從第一頁開始,我就一直探尋事情的真相。后來隨著時間的變化以及不斷出現的新案情,那些一直都沒有得到正面答案的奇怪事情,都將我的注意力從最初的當鋪老板被殺案分散出來。
我隱約猜到了罪魁禍首,書中給出了很多線索,都直指司亮和雪穗。可作者東野圭吾始終不肯將這些猜測給予肯定,哪怕最后的最后,都是借助退休刑警之口得知一切,我所期盼的將罪犯繩之以法,正義得到伸張的情景從未出現過。
這種表現手法,是不是很像中國畫中的留白?
意猶未盡,引人深思。
我潛意識認為兇手是雪穗。你看,她家貧困潦倒,僅母親一人苦苦支撐,她既漂亮又有氣質,早就受夠了苦哈哈的日子,小小年紀心機頗深,早早搭上了遠房獨居的嬸嬸,頂著一張虛偽的面具裝乖賣純,就是為母親死后可以被嬸嬸收養做了充足的準備,沒準她媽媽自殺也與她有著不可訴說的關系。還有那消失的一百萬,一定是雪穗見錢眼開設計謀殺當鋪老板后私吞了。
一個12歲的女孩,心思縝密冷血無情。但凡對她不利的女孩都遭到了不幸,那張完美的面具幾乎騙了所有人。
那么司亮為何要暗地里幫助她?
我一直不明白一個10歲男孩的眼神為何如此陰暗冷酷,猜想他的童年一定過的不快樂,愛的缺失也許會讓他走向歧途。盜版、強奸、殺人......十幾年的時間,司亮越走越遠,再也不能回頭。我曾下意識的認為,雪穗和司亮兩個人是利益關系,雪穗需要錢,那么司亮呢?
對,問題在這解釋不通了,父親對他疼愛有加,他沒有理由寬恕并幫助殺害自己父親的兇手。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做夢也沒想到,殺害當鋪老板的人,是自己的親兒子。
一個年僅10歲的小孩,為什么要殺害自己的父親。慣性思維不止我一人,還有當年辦案的警察,否則就不會發生后面的那些悲劇。
其實,全書在很多地方都埋下了伏筆,只要是對雪穗不利的女孩不是被強奸就是被拍裸照。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原來雪穗幼年就被如此殘酷的對待過。
母親為了錢出賣雪穗的肉體,當鋪老板就是其中一人。他原本打算拿出一百萬收養雪穗,這樣一來就可以隨時泄欲。然而在行茍且之事時,意外被兒子司亮發現,我真的難以想象司亮那時的心情,太過于殘忍。于是他一氣之下動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如果受害對象是別人,司亮也許不會沖動到“大義滅親”,但是那個人是雪穗啊,是他喜歡的女孩。我一直以為他們只是因金錢的驅使走在了一起,但如果僅僅是利益關系,司亮怎么會幫雪穗鏟除一個又一個障礙長達十多年?他已經墜入無盡的深淵,而雪穗卻活的光鮮亮麗。犧牲自己的一生成全別人,這不是愛又是什么?
最后,司亮死了。雪穗的假面具第一次掉了下來,我想,她生命里唯一的那盞燈熄滅了。
我一直很討厭雪穗,她的所作所為有種讓人不寒而栗的恐懼感,我一直想不通她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生活,因為錢嗎?直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她所做的一切都事出有因,幼年的經歷是她永遠不能釋懷的傷痛,她放棄了天真、快樂、幸福,忘記自己,戴上虛偽的面具來對抗這個世界以及,毀掉別人的一切。
對于司亮來說,他愿意為雪穗做任何事情,哪怕最后丟掉性命。我不知道他所做這些,有沒有對雪穗的愧疚,是不是想要償還父親所做的錯事?然而所有的事情都不得而知了,隨著剪刀刺穿胸膛的那一瞬間,一切就已經結束了。
這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雪穗始終無法正視自己的心靈創傷,想反,她用這種方式去懲罰那些對她不利的人。原來傷害是這樣傳播的,被扭曲的靈魂放大、散布,最后走向毀滅。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