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急,慢慢來”6個字道出太多人生智慧。
對不少性子急躁,做事無章可循的人來說,把這6個字當做金科玉律,人生就會順暢平穩許多。
慢慢讀,不孤獨
這感觸的觸發點來自于兩處,一是一個我超喜歡的講書人李蕾和她的個人品牌“李蕾慢讀”,這個欄目的口號是“慢慢讀,不孤獨”。經常在上下班的路上或睡覺前夕打開APP,聽她不疾不徐、張弛有度又帶有獨特的柔情和女性化角度解讀不同的書籍,像《斷舍離》《張愛玲傳》《小王子》《殺死一只知更》《月亮與六便士》《浮生六記》《傾城之戀》……太多的人文情懷、纏綿悱惻、生活智慧、洞若觀火等等都在她的慢讀品讀中入腦入心。
到目前我還能清晰的記得聽讀她的《浮生六記》時,透過她的個性化解讀了解了清朝嘉慶年間蘇州城里蕓娘和沈復的“一屋兩人三餐四季”深情和最有歲月感的回憶。
聽著聽著,急躁的心緩了下來,抓狂的話語少了幾許。慢慢的自我就回歸了,人也跟著平和了許多。
慢慢讀,不疾不徐,真好。在慢慢讀的過程中,從他人的悲歡離合中習得“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接文章”。
于是不管拿起什么類的書籍,我都不急于一口氣兒讀到最后,每次只完成幾頁而已,邊讀邊咀嚼,或批注或摘錄,細嚼慢咽,不著急慢慢讀。
因為讀書,是為了讓你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是為了讓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擁有處變不驚的內心,讓你在未來,能獨自混過那些漫長幽暗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
讀書,是為了將來能和你的愛人,不止討論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可以談論琴棋書畫詩酒花。
“品”這個字是三個口疊加,就需要我們一小口一小口,一小步一小步的,像南方靚湯一樣的慢慢熬制才最好。
不急舉手,好好想想
第二個觸動器的是研讀肖培東老師的課堂課例品讀《我就想淺淺的教語文》,以培東老師講的《皇帝的新裝》為例,9000多字的課堂實錄里,培東老師關于“不著急慢慢讀”這個理念貫穿始終,前前后后有六七次提醒孩子“不要急著舉手,好好想一想”,培東老師果然把“淺淺的教語文”的教學理念貫徹執行在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分鐘、每一句話、每一個字詞中。
說句實在話,一個班幾十號學生在同一課堂上學習同一節課,本身的學習元認知起點就不同,接受能力也有高下區別,一個問題拋出后,總會有個別孩子反應稍快一點兒,更多孩子若有所思,個別孩子雞同鴨講,若不提醒孩子們慢一點,那就會有不少學生受氣氛的影響,在課堂上急于表現而不經大腦思考就急于發言,這樣絕大多數孩子的收獲其實不多。
因為孩子們獨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被擠壓了,他們可能就會淪為課堂上少數學生和教師表演的附屬品。
《皇帝的新裝》是一篇經典童話。培東老師抽絲撥繭出5個逐層深入的教學環節——
1.課文的特點是童話,2.童話的突出特點是夸張,3.夸張的典型細節有哪些?4.誰導演了這出夸張的戲?5.這出戲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就在這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中,文體特點的掌握、表達特點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把握、主旨的理解這些要素天然無痕融入其中。
我最受觸動的就是培東老師的幾次溫情提示:1.別忙著舉手,想想看(為何判斷《皇帝的新裝》是一篇童話時),2.先別忙著舉手,回到文章再看一看,找一找(問這個童話中覺得最有夸張力的一個細節是什么?時),3.別忙著舉手,找出文中的根據,想一想(問是誰導演這場戲,這個荒唐鬧劇成功上演的主要因素你認為是誰的時候),4.別急著舉手想一想,話想好了再說(從文中抽出七八個句子,引導孩子們發現每個句子都出現了一個“都”字,這些“都”說明了什么問題的時候),5.先想一想,別那么快,說出答案,好好想一想(課文即將結束時,屏幕展示老師改寫的結尾,和安徒生的結尾比,你認為誰的更好的時候)……
就是在這樣不斷的提醒孩子們“別著急,慢慢讀,從文中找到依據,好好想,認真思考之后再組織語言回答”的慢閱讀中,孩子們讀出了經典作品中的精髓,也實現了培東老師說的“希望成長能重回永駐孩子們的內心”目標。
多好!
就是在這“不著急慢慢讀”中,肖培東老師的溫潤氣息充盈著整個課堂,慢慢讀,細細品,輕輕說,火候正好,正好引著孩子們探尋人性,也在學生的靈魂深處默默的掀起了風暴。怪不得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鄭桂華教授評價他的課是說聽著讓人感覺舒服,不僅“得其要”還能“得其體”。
是呀,提醒孩子們“慢慢讀,細細品,不著急回答”的過程中,結論就在學習過程中自然流淌出來,教師只是“印證”或“肯定”學生的答案。
我最敬重的也想努力習得的就是培東老師的溫文爾雅、靜靜等候、不著急,他甚至有耐心地等上十幾個回合,只為讓學習在課堂上、在孩子們中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次第發生。
去年7月份有幸在洛陽親自聆聽陪讀老師的課,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在他的課堂上,沒有口號,不要喧囂,一切就在靜靜的發生,在淺淺的閱讀中,語文能力慢慢長出來。
培東老師的課,一如他的人,不著急,從容淡定。
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們學習、做事、做人都從容又悠游自在。
兩位我敬重的高人身上的淡定和從容,在這喧囂功利的歲月長河中,給我帶來極深極深的吸引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所以心向往之。
學他們慢慢讀,不著急,在精雕細琢中吸納更多的精髓。
人生余味悠長,不用著急,不必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