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七日,舊歷年的元宵節也在舞龍耍獅慶賀的日子慢慢地淡去。農村俗話說:"化了謀人紙,各找各路子。"意思是過完元宵節,各人干各人的事。
對于學校,按照套路,正月十四例行第一個教師會議,十五日在家過節吃湯圓,寓意一年圓圓滿滿。十六日一大早,校園里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學生、家長爆滿了教學樓、宿舍。今天,我在辦公室擼起衣袖干了幾個小時,準備好明天的講義,想放飛一下思緒,給2017年的16天寫段淺淺的文字,并非想挽住流年的臂彎,只想用踏實的腳步去駕駛時光的輕舟,回味年的味道,記下歲月的痕跡……
年的味道: ? 放炮 ? ? 紅包 ? ? 聚會 ?
? ? ? ? ? ? ? ? ? ? ? ? ? ? ? ?01 ?放炮
農歷12月30日上午,天剛蒙蒙亮,收拾行李,準備驅車回鄉下老家過年。一路上,只聽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有沖天的禮炮,有噼里啪啦的小炮,也有震耳欲聾的頭號大炮,還有小孩子三三兩兩的響炮、閃光炮、沖天炮等等,想聽也聽不過來。因為按照我們當地的風俗,不同的姓氏年夜飯的時間不同,自然便有時斷時續的炮聲。白天如此,晚上更加熱鬧。全家吃完晚飯,團坐桌前,看春節聯歡晚會,小孩們便玩起了他們的各種鞭炮。大家在等待2O17年的鐘聲,父親安排了侄子,早早準備了禮炮,只等子時的到來。金雞的一聲鳴叫,沖天的禮炮終于在它綻放的的時刻,成就了它粉身碎骨的完美。空中圓形的煙花猶如天女撒花,撒滿天空;笛音鳴叫的煙花猶如火車進站的嘶鳴,響徹長空;沖天的排炮則如咆哮的獅吼,聲聲刺耳……只可惜,我的拙筆描繪不出美麗的煙花裝扮的七彩天空!
? ? ? ? ? ? ? ? ? ? ? ? ? ? ? ? ? ? 02 ? 紅包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兄弟四人,加上嫂子、弟媳、侄子,一人一臺手機,除了翻看來來往往的祝福外,便是微信紅包的比拼,錢多錢少,關注的不多,只看誰的手快,反映快,一分也是愛嘛!我有時真羨慕段子手的妙語連珠,他們轉發的語言,總是讓群主的我,慷慨解囊,微信紅包不敢停。
正月初一,又是天剛蒙蒙亮,全家在隆隆的禮炮聲中,睡眼惺忪地爬起床。新年的第一餐飯,按照習俗,先放炮(暗示拜年客時間),后給紅包。父親代表全家一人一個紅包,此外是一番不同的祝辭,接著便是大哥、二哥、本人老三、弟弟分別給侄子、侄女發新年壓歲包,正如簡書一樣"打賞隨意"。一個紅包,一個祝福,真是福滿全屋,其樂融融!兄弟一家人推盞換杯之后,便是商量拜年的事。
二叔滿叔家的兒子兒媳"噼里啪啦"的炮聲便開始了正式的拜年,遞煙、倒茶、送祝福、陪聊天,發小孩紅包,忙得不亦樂乎,爸媽的笑容堆滿了滿是皺紋的臉!"走了喲!大娘收財!",堂哥吆喝一聲,一群人便陸續地離開了圓桌,去開辟拜年的"新陣地"。接著,院子里串門問好的人慢慢地多起來了。按照套路,我們全家由大哥帶隊,浩浩蕩蕩十幾號人向二叔、滿叔及鄰里鄉親拜年去!什么東西都沒有提,到家里坐定后,便是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紅包。主人也不像以前拿糍粑、餅干打發小孩了,都是一個個載著滿滿祝福的小紅包。
初二、初三、初四、初五依次驅車在鄉里轉悠,岳父母、舅父母、姑父母等親戚逐一走訪。為自己減負,給親人實在,按套路,拜年依舊鞭炮+紅包。一頓胡吃海喝后,便侃大山、聊舊事,表兄弟談致富的經驗、路子。酒過七成后,趁酒興玩幾把跑胡子,搓幾把麻將,"放炮"是常有的事,有一牌,我放了一把大對碰的"炮",好在娛樂不大,沒有讓口袋見笑!
? ? ? ? ? ? ? ? ? ? ? ? ? ? ? ? ?03 ? ? ?聚會
初六以后,微信里便有"春節激情己退,生活回到原位,開始清理腸胃"。雖說是這樣,親人的聚會剛剛散場,然而同學、朋友的聚會的卻慢慢地開場。三五個、十幾個微信里、QQ里、電話里你我他相約,時而鄉下,時而小城,給老師扣節,給生活的恩人送祝福,與哥們共賀新年等等,形式多樣。酒醉飯飽后,借著酒興,還K幾首歌,喊破喉嚨后,一個個攤到在沙發,相互攙扶著喝幾盞清茶,真正喝醉的人便在沙發上打起了呼嚕,清酲的人還借著閃爍的霓虹燈玩起了"三張"。直到"家里書記"一個個呼歸的電話響起,才依依不舍地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