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要想孩子有出息,“出軌”要趁早
“我將來特別想讓我家孩子當個醫(yī)生,救死扶傷,感覺好偉大的樣子。”
“對對對,曾經(jīng)我們的遺憾,孩子如果都能幫我們實現(xiàn)就好了。”
聽到我這兩個朋友的對話,氣不打一處來,“就你們這樣,天天的把孩子護在手里,不肯放手的樣子,現(xiàn)在還想掌控他們將來的人生嗎?”
“誰說的,明明是給他引導啊,免得走錯路。”
“可你問過孩子他將來想做什么嗎?”
“問過呀,都是那一套,不是科學家,就是藝術(shù)家之類的,怎么可能嘛!天天的磨磨蹭蹭,學習成績又不好,能做個醫(yī)生我就算祖上積德了。”
哎,這兩個朋友顯然沒有明白我的意思嘛,后來我又送給了她們一句話:“要想孩子有出息,‘出軌’要趁早。”
“啥?出軌?大米媽,你說你不多教點我教育孩子的知識,讓孩子出軌干嘛!”
“其實我這里所說的‘出軌’,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說的男女出軌,而是學會‘放’。兒童教育中不就有一句名言:放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聽完我的話,有個朋友開始按捺不住了,說:“我知道,我知道,放手是對孩子最好的愛,不包辦代替。”
“非也非也,這個放不只是不包辦代替,還有在家長已知的安全范圍內(nèi),給與孩子最大的自由。讓他盡情的去嘗試,去犯錯,而出軌就是指超出家長所認為的規(guī)范圈。”
只要你掌握了“放”的力度,自由的界限,想要培養(yǎng)出極其優(yōu)秀的孩子,完全輕而易舉!
02
收“放”自如,給與孩子最大的自由
我們大家都知道比爾·蓋茨是微軟的創(chuàng)辦者之一,曾經(jīng)的世界首富。所以有不少人都想向比爾·蓋茨的父親取取經(jīng),問問他怎么培養(yǎng)出這么優(yōu)秀的孩子?
畢竟大家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嘛。
可老父親卻說:“就把它看做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吧,因為連我自己都沒有搞清楚。”
話說得確實沒錯,因為比爾·蓋茨小時候在家長和同學、老師的眼里,根本不算個好孩子,做事經(jīng)常磨磨蹭蹭,愛遲到,還總是咬鉛筆頭,吃飯時讀書......
總之,我們印象中壞學生的行為他一概不落。
不過顯然,比爾·蓋茨的父母對于孩子的表現(xiàn)感到更焦慮,甚至帶他去看了心理醫(yī)生,懷疑是不是心理有些問題。
沒想到,心理醫(yī)生的一句話,徹底改變了比爾·蓋茨。
醫(yī)生說:“你們應該給兒子更大的自由。”
于是,蓋茨的父母就把他送到了以自由聞名的湖濱中學,這是當時西雅圖收費最高的私立學校之一。
也就是在這里,蓋茨第一次接觸到了計算機。
1973年,比爾·蓋茨在SAT中取得了1590分的成績,最終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
后來發(fā)生的事情就是我們熟知的蓋茨從哈佛輟學,創(chuàng)辦了微軟公司,繼而成為了世界首富。
盡管蓋茨父母當初多么不愿意蓋茨輟學,但還是表示了支持,給與孩子最大的自由,讓他抓住了“改變世界的良機”。
也正是因為蓋茨父母懂得“放”,也敢于讓蓋茨“出軌”,突破傳統(tǒng)意識上對于輟學的不認同觀念,才讓他成為了所有人崇拜的榜樣。
03
年少的孩子注定不安分,
不如用錯,換來對
每個年少的孩子,骨子里注定是不安分的,他們渴望探索,渴望犯錯,渴望去嘗試所有看不到的事情。
他們需要用“不斷的試錯,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用大膽的橫沖直撞,釋放創(chuàng)造的力量。”
而且孩子犯錯的年齡越小,成本越低。
記得我家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喜歡到處摸,我如果直接制止,他會跟我發(fā)脾氣,而且還會表現(xiàn)出不讓我動,我非要動的氣勢。
所以后來有次桌子上有杯熱水,他非要去摸,我就想著:“好,那你去摸吧。等燙到了你就長記性了。”
結(jié)果真的是這樣,孩子從此再也不對熱水感興趣了。這正是他從嘗試、體驗、感受、總結(jié)的過程中嘗到了犯錯的后果,得到了成長。
因為人天生是個傻大膽,無知無畏,正是在不斷的錯誤中,積累認識,前行進步。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句話:“童年時因為過度保護而造成的人格缺陷,成年后將會以另一種方式來進行人格的完善。”
就像那些從小被父母保護得很好的孩子,受不得一點委屈以及傷害的,長大了往往會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因為他們從小缺乏這些錯誤的體驗,于是在長大后用犯錯,來彌補曾經(jīng)的缺失感。
每個孩子從誕生之刻就是天才,只是后來被成人慢慢泯然眾人!
所以作為父母,要敢于相信孩子的能力,用“放”換來孩子的收。
你要知道,你所放出的每一步,最后都將成為孩子的每一個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