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日記16:大腦的自我欺騙性

人的大腦是很容易進行自我欺騙的,有時候我們甚至意識不到是大腦在自我催眠下發出的信號。

前段時間因為忙于瑣事,對于平時必看的一些優質的文章有所疏忽,漏了很多沒看。這個時候我的大腦首先給我找借口,沒關系,你只是因為太忙了沒有來得及看。然后又開始為我找應對策略:等周末有空了再統一一起看,把沒看的文章補回來。我接受了來自大腦傳遞的信號,我的心理負擔和壓力通通消失了,并且我也認為,周末大腦會指導我進行下一步行動,即,把漏掉的文章讀完。

很快到周末了,我又開始有了其他的事情,并沒有優先來閱讀之前準備閱讀的文章。每當出現我應該先把文章讀完了再做其他事情時,大腦又開始傳達指令了:文章太多了,一時半會也看不完,不去先做其他事情,晚點再閱讀文章。我在不知不覺中又接受了這個提議,開始愉快的干其他事情了。等我回過神來,周末已經結束了。提議又變成了:等下周周末再完成。

很顯然,最后的結果是我什么都沒干,我終于意識到我接收到的指令有誤,我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獲得的結果,我開始反抗這個指令:我不再聽你的建議了。我要現在立刻就開始進行閱讀,不需要等什么周末和下次。由于積累的太多,我并沒有全部補完,不過后來,我也知道了及時來行動。

同樣的錯誤指令還有很多,比如我會經常得出我餓了的指令。看到好吃的,會得到提醒,這個食物是我需要的,在吃飯時我要吃的足夠多,不然很快就餓了。

在逛街買東西時,大腦也會發布指令,這些都是我需要的,我要全部買回來才能滿足我日常的需求。這導致我常常買回來很多我不需要的多余的東西,然后陷入苦惱。

不得不說,大腦并不擅長做出讓我真正產生價值的決定,它追求的是即時的享樂滿足感,擅長拖延和推卸責任。這時候,就需要靠理智和覺察來思考:大腦傳輸的這個指令會讓我的行動產生價值感嗎?這是我的真實需求嗎?稍微一思考,很多指令就能被推翻了。但是更多的情況下,我們并未察覺到,自己的行為和真實需求之間的關聯度。

首先是進行歸類,這一指令,是指向即刻滿足還是價值導向?如果總是指向即刻滿足,就要學著推遲自己的即刻滿足感。這種帶著欺騙的指令的次數被戳破的多了,就會產生正向的照應。

其次是思考自己的真實需求到底是什么?我們常常會受到外界的迷惑,覺得自己既想要吃到各種美食,又想要練好寫作,想要跟進熱門資訊,還想在其他各方面都有所成長。需求多了以后,反而更加迷惑了。什么才是我的真實需求呢?我應該怎樣來投放行動?

通過不斷的優化策略,來打破大腦傳遞的欺騙性指令。當我開始進行思考和質疑大腦的傳遞的一些指令以后,我發現了事情的另一面。當看到零食接收到我餓了的指令的時候,我身體的真實感受是,我并不餓,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食物;當接受到,等我下次有空的時候再去完成一個什么事情的時候,我覺察到的是,我現在就是有空的,可以馬上就行動。

慢慢去覺察自己的行為,跳出原來的框架和視角,去往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