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eld 實現Fibonacci數列
實現Fibonacci數列是生成器的經典例子:
def fab(max):
n, a, b = 0, 0, 1
while n < max:
yield b
# print b
a, b = b, a + b
n = n + 1
代碼是如此的簡單,但想要深入了解yield并非表面上這么簡單。其實yield是個語法糖,其作用就是把一個函數變成一個 generator類,因此帶有 yield 的函數不再是一個普通函數,Python 解釋器會將其視為一個 generator,調用 fab(5) 不會執行 fab 函數,而是返回一個 可迭代的對象在 for 循環執行時,每次循環都會執行 fab 函數內部的代碼,執行到 yield b 時,fab 函數就返回一個迭代值,下次迭代時,代碼從 yield b 的下一條語句繼續執行,而函數的本地變量看起來和上次中斷執行前是完全一樣的,于是函數繼續執行,直到再次遇到 yield。
進一步地深入:next()和send()
寫一個更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問題:
def h():
print "hello"
yield 5
print "world"
如前面所說,在寫這個函數的時候,由于使用了yield,使得改函數變為一個生成器類,而生成器自帶.next()方法。將其實例化:
c = h()
則它帶有next()方法。在每次執行c.next()
的時候,python會依次執行函數h()體內的語句,直到出現一個yield,程序返回yield 后的內容,并會掛起。直到下一次執行c.next()
。重復上述過程,直到后面沒有yield語句時,會拋出StopInteration
異常,如果迭代發生在for循環中,相應地,循環會結束。因此有以下的執行結果(# 后為輸出結果):
c.next() # hello # 5
c.next() # world # StopIteration
進一步,可以將 yield看作表達式,并賦值給一個變量,如下面的函數:
def h():
print "hello"
m = yield 5
print "m:", m
d = yield 12
print "d:", d
print "world"
那么問題來了:這里的m
和d
的值是什么呢?下面來看運行結果:
c = h()
c.next() # hello # 5
c.next() # m: None # 12
c.next() # d: None # world # StopIteration
這里第一次調用next()時候返回的5是第一個yield 5
的結果。可以看出,第二次掉用next()時返回的None
就是變量m的值。那m的值為什么是None?其實生成器還有一個內建的send()方法,且send()方法和next()方法的功能有很大的重合:都是讓函數體繼續向下執行直到遇到下一個yield語句并掛起。而不同點是send(msg)方法會給生成器發送變量msg,并作為yield表達式的返回值賦值給其前面的變量,也就是h()中的m和d.
因此,next()就等價于send(None)。我們再用send方法來運行上面的函數:
c = h()
c.send("I am m")
# TypeError: can't send non-None value to a just-started generator
可以看到出錯了,正如錯誤提示所說,對于剛開始的生成器是不能send 一個non-None值的。由此也可以知道,必須要先yield,才能send(msg)。再來:
c = h()
c.send(None) # hello # 5
c.send("I am m") # m: I am m # 12
c.send("I am d") # d: I am d # world # StopIteration
由上可以總結出,yield 后面的內容和前面的賦值其實沒什么關系,前面的賦值是在yield 完成以后由send()決定的。
有了上述知識,再看一個稍微復雜的例子加深理解:
def countdown(n):
print "Counting down from", n
while n >= 0:
newvalue = (yield n)
# If a new value got sent in, reset n with it
if newvalue is not None:
n = newvalue
else:
n -= 1
c = countdown(10)
for x in c:
print x
if x == 10:
c.send(3)
輸出結果是:
10
2
1
0
在for循環的第一次,相當于執行了c.next(),程序往下執行直到yield 10
,因此x得到了值10且程序掛起,等待下一次的next()或send()調用。 此時,由于x=10, 在for循環中又會執行一次c.send(3)
,剛才掛起的程序將會繼續往下執行:因為send的是3,上一次被yield表達式賦值的變量newvalue
將會被賦值為3,因此在接下來的if語句中,n被賦值為3. 接著進入下一輪while循環,yield出了n=3,且程序被掛起。注意:這一次yield n并不是由for循環引起的(而是c.send()引起的),因此x并沒有得到3這個值。接著才是下一輪for循環,相當于又掉用了c.next(),程序向下執行:n -= 1 (使得n變為2)-->yield n =2。這是x才得到了n=2這個值,并且被print了出來。依次類推,因此得到了序列10, 2, 1, 0
。
2016.12.11 更新:
注:以上代碼適用于python2。在python3中,generator的next()
方法被改名為__nex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