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深夜兩點的時候,看到琪子發了一條狀態“如果你一直在害怕失去某個東西,這意味著什么?”。
我順手回了一句“原本就不屬于你”。
琪子立馬私信我“你就不問問我發生什么事了嗎”
她回這句話時,我知道她的委屈爆棚了。
身邊結識一些女性朋友,大多跟琪子一樣性格又軟又糯,天性純良單純得通透。她們屬于典型的“別人很重要,自己委屈點沒關系”人格,好像天生骨子里流淌著一股“善解人意”的血液,遇事即便不情愿也甚少拒絕別人。
(二)
想起同學L跟我講過的一個故事。
L在上海工作,有一個合租的女室友S。L當時看S性格溫順,接人待物都彬彬有禮,連半夜重感冒都會偷偷跑到陽臺打噴嚏。L深感自己這樣一個換了幾任舍友的重度潔癖直女癌能攤上這樣的室友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S有一個交往三年的男友,典型的工科男,話少,見面連招呼都不舍得打一個的那種。可S對他是愛得死去活來,在他面前溫順得像個小綿羊,伺候得像個小祖宗。
L跟S最開始也聊些女性慣有的話題,后來L發現她三句話不離男票,什么八卦美食旅游職業規劃甚至連姨媽周期,S都能扯上自己的男友。
總結起來就是:男友認可的事就是正確的。
L一度覺得跟她聊不下去了。
某次L索性問了一句“你大老遠跑這來上班,干嘛不跟他住一起,這樣互相也有個照應”,
S說男友希望給雙方都留一些空間,自己只好委曲求全。
L當場就語塞了。
(三)
時間久了,S也會向L吐露一些心里的小情緒。
S感覺受到了冷落,自己放棄家里不錯的工作機會奔赴異地陪男友打拼,結果對方卻體會不到她的良苦用心,每天下班依然打游戲到深夜,連微信都很久才回復一句。
每個月S都刻意省下買化妝品和漂亮衣服的錢,用來改善兩人飲食。結果男友每次上桌只顧點自己愛吃的菜,很少過問她愛吃什么。
有一次男友送S回家,地鐵上空出了一個空位,男友問你要不要坐。S說沒事我還好,于是男友二話不說就坐了上去。
結果S提著購物袋,憋著情緒,一直扒著扶手站到了終點站。
很多事情的處理都是這樣,S心里生著悶氣,但又不愿說出來,顯得自己太計較。但失望的情緒總是在積攢著,慢慢發酵。
直到一次深夜,S推開門就嚎啕大哭,L嚇得從床上跳起來,還以為她被隔壁老王給強暴了。
原來當晚S精心打扮了一番,跟男友出席公司的聚會。男友牽著S的手,S那幸福勁還沒涌上心頭呢,男友就冷不丁說了一句,你的手怎么越來越糙了啊。
S環顧席間稚嫩白皙的實習生,對比每個周末都混跡在菜市場和廚房的自己,想起很久沒做美甲了,床頭的護手霜也閑置了很久。
那時的S就像被人揭開華麗的面具,所有的膽怯自卑縮成了一團,恨不得從聚會上落荒而逃。
任何覺得自己委屈了都不是交換本身的問題,是交換了卻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S以為自己付出了時間和操勞,就應換來男友加倍的珍惜和寵愛,最后事與愿違,于是倍感委屈。
L跟我抱怨說,S那男友真沒有擔當,人家女生辛辛苦苦跟她來上海打拼,竟然有臉說這種話。
其實不然,選擇權一直在S自己手里。
很多時候我們分明可以自私點,才不至于讓自己那么委屈。
(四)
我目前見過感情最健康的幾位朋友,在愛情里反倒甚少去委曲求全。她們會認真打扮自己赴每一場聚會,去愛吃的餐館,交有趣的朋友,在能力允許的范圍內買好看的衣服,定期跟閨蜜逛街旅行,從不跳離原有的交際圈去迎合任何人。
每一段感情他們都會提前劃好底線,把握好分寸,愛對方的同時也將自己活成了一個完整的圓。
愛情對他們而言更像是助力,從不是消耗。
(四)
上一輩的婚姻總是奉行”夫唱婦隨“,”男主外女主內”的婚姻觀。
每次回家都會被父母拉去竄門,發現家庭聚會時阿姨們多對丈夫百依百順,而每次主婦們私下聚會時,我聽到更多的是她們對丈夫的不滿和嘮叨。
埋怨丈夫對自己的疼愛不如以往,抱怨孩子不聽話,后悔當初放棄工作做了全職太太,羨慕那些身材姣好定期旅行有獨立收入的妻子。
即便她們中的多數人家庭已經相當富足,話語中仍充滿了濃濃的犧牲感和束縛感。
她們沒意識到,人家身材姣好是因為長期堅持健身,有獨立收入是因為在事業上認真拼搏,能夠定期旅行是有勇氣也有底氣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
(五)
我母親就是典型的付出型人格,特別容易遷就別人。在我印象里她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打理我和父親的生活,向來是家人的事情比自己更重要,很少花時間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
然而每次吵架,她隱忍的所有委屈都會奔涌而出,讓人既心疼又無奈。
上大學之后,她經常塞錢給我,讓我多出去旅行,買質量好的化妝品,常去健身,鼓勵我去嘗試所有感興趣的東西。
我知道這都是她一直向往,卻未能實現的遺憾。
所以我每次都會跟她講,希望她多花些時間在自己身上。
選擇對自己自私一點,大膽表露自己的欲望,也并沒有什么不妥。
想來也實在兇殘,女性在感情里總是以犧牲自我為前提,偏執地奉行著“我對你好,所以你應該愛我”的準則。
無論哪個年齡階段,她們都情愿用“舍生取義”的方式,去換取圓滿的愛情,自己委屈一點也無妨。
然而當慣了看客,也逐漸明白,感情這東西就像一次次風險對賭。
輕易All in,反而會過早暴露底牌,輸得一塌糊涂。往往那些手里握有更多籌碼的人,才能贏得在牌桌上繼續看牌的機會。
任何投資都有賠錢的風險。
畢竟很多時候,委屈,也未必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