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里面有一首黃春明寫給一年前自殺離開人世的兒子的小詩,現在分享給大家:
《國峻不回來吃飯》/黃春明
國峻,
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么多,
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么事都沒了,
媽媽什么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
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
就沒有等你,
也故意不談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不知道現在讀到這首詩的你,在看到第一行時鼻酸落淚。黃春明是臺灣著名鄉土文學小說家,寫過《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等小說;相信你們和我一樣都未曾看過他的作品。
黃國峻,黃春明的兒子,臺灣作家,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推薦獎。2003年自縊身亡。代表作有《度外》《盲目的注視》《是或一點也不》等,同樣的我一本也沒有看過。
為什么很多偉人都在精神或者心理上有些“精神疾病”,看到一個解釋說“才華與精神上的疾病是并生的”,正是因為這些“精神問題”才促生了他的與眾不同的才華,當然也正在慢慢的摧毀他。
選擇自殺的人在殺死自己的那一刻解脫了,愛他的人也在他殺死自己那一刻被定了罪,一輩子活在忘不了的記憶里,悲痛浸染全身,靈魂游走在軀體之外。從此,見你的房間、見你的衣服、見你的朋友,不再見過你。
人間三大悲痛莫過于:幼年喪父,中年喪夫,晚年喪子。死亡,是對死者身邊人最大的懲罰。你走了,選擇從此不再與父母吃一頓飯,孟婆橋上一碗湯,人世愛恨情仇與你無關,輕松的軀體帶著輕松的靈魂上路,走向來世。
留下的人,等一個再也等不到的人回來吃飯。你走后媽媽明白了,“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這活著的意義被你剝奪了;爸爸說“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等你,等不到你,留了位子給你。
生命本體很脆弱,但你可以賦予他頑強。都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你自己親手將這座“青山”毀滅,在你親手將自己的“青山”毀滅的時候,也將父母的“青山”毀滅大半。縷縷青煙是你,一地灰燼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