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來的創造

不確定的現狀

第二次讀U,第一次讀的時候,感受是強烈的共鳴,決定要反復的精讀,遺憾一直疲于應對外在的壓力。最近決定放松下來,去探索一些問題的深層狀態,也恰恰趕上參加《中國式眾籌》的原創挑戰,意識中中國式眾籌與U所傳遞的異曲同工,前者偏向結合中國本土的實證探索,后者偏向理論邏輯和方法論的構造。如能結合應用,相信既能夠為眾籌奠定堅實的基礎,又能夠實證U的應用,相輔相成。于是,重啟閱讀,越讀越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做一專題,陸續分享。

U的開篇: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了激烈沖突、體制性失敗隨處可見的時代,一個痛苦的結束和希望的開端并存的時代。某些深刻的東西似乎正在改變和消逝,同時其他新生事物正在試圖崛起…這個時代的危機不僅是某一個領導、組織、國家或者某一場沖突的危機,而且揭示了陳舊的社會結構和思考方式正在消逝,揭示了過時的制度化和集體性社會形態正在消失。

一面是廢墟的形成,一面是重建的思考,三種截然不同的立場:復古主義活動家希望回到過去的秩序中;現狀的捍衛者們認為:繼續前進就可以了;個人和集體轉型的倡導者提出:打破過去的模式,與未來最高可能性保持步調一致,并從那里開始。

奧托先生認為,當今世界形式需要第三種變遷,而這種變遷在很多方面已經開始發生。我們需要放棄制度化集體行為的舊機制,以便和未來的最高可能性會合接軌。因此U理論研究的目的,在于描繪一種能夠帶來社會轉型變革的技術。使得社會各個領域的領導者們,能夠應對現存的挑戰。

正在發生的變革

我想中國式眾籌正是在中華大地上發生的社會變革的創造性力量。經過30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我們的人口紅利和資源紅利正在消逝,傳統的思維模式和商業體制正在被顛覆,互聯網加速了這個進程,而今天互聯網帶來的信息紅利也這在消逝,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正在進入一種延滯期。而在這個滯延期各種力量交互作用,既得利益者期望繼續維持原有的制度結構,技術革新派期待繼續推進技術變革,第三種力量在探索基于未來的一種創造模式,打破慣性的思維和傳統的制度束縛。中國式眾籌正式這樣的第三種力量。

基于未來的創造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集體的力量共同去構建,同時集體的思想和能量的交互,又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注入了一份穩定的基因,共思、共建、共創未來。這個創造的可能的集體力量正來源于所謂啞鈴型社會的中間階層。他們有一定的積累,希望能夠有更大的創造,但是又不掉入頂級精英的保守和秩序維護。結合中華傳統的文化基因,相信在這片神奇的熱土上將誕生改變世界的力量!讓我們一起來創造吧!

重建家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