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階段,我該干什么?如果回到學生時代,你的想法呢?
實習生的使用是公司人員招聘和培養的重要補充方式。在敬業度、奉獻精神和忠誠度方面遠遠高于一些的社會招聘人員。每年招聘大量的實習生。在面試時,我常常面對這樣的矛盾。一方面希望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實習生可以盡快上手。另一方面,頻繁短期的實習經驗又讓我覺得該候選人實在是有點太浮躁。每個地方實習1個月能有什么收獲。因此在面試的時候,除了常規的筆試考核之外,只能借助一些實習經驗或者考取的證書來驗證信息。
那么,碩士階段該不該大量的實習?
我讀碩士的時候是15年前,當時還沒有改革,3年的學制。這個階段以發表學術論文為最終極目標。碩士期間基本不外出實習,看看傳統經濟學書,聽聽報告什么的。發表一篇核心期刊就是最大的成就。畢業后,找工作,多少木有目標性。似乎只能對照師兄師姐們以前就業的范圍和職位進行投遞簡歷。最終就業,比如我,兜兜轉轉到別的崗位,面試、筆試環節開始時就相對弱,進入工作中起薪就差點。當時我就遺憾自己應該在求學期間,趁著時間、精力都富裕的時候,盡量的學會一些基礎的技能、要么考一些證書,要么實習經驗中真的用實踐指導學習。所謂以用致學。
但是,坦白講,我回想起我的大學生涯時,腦海里面總想起,玉蘭花飄香季節,陽光明媚的圖書館書桌前度過的那段硬啃宏觀微觀理論和模型的時光,或者是學院期刊室內,大家濟濟一堂,激烈討論研究小企業的融資和注冊制、審批制的熱鬧。那是個純粹的時代。天南海北的同學無論相隔多遠、相隔多久,談話不時曝出那時代的笑話和趣事。
昨天面試一個小朋友,中財碩士剛讀5周,就開始來找實習。本科階段已經開始在不同的單位貼票、復印、整理工作底稿的日子了。而這樣的小朋友還不少。統一表現為:積極網申不同的企業,每天在注會考試、實習以及學習駕照的忙碌中穿梭。有很多甚至整個碩士階段感覺除了考試前后,幾乎都在不同的單位。
這樣好么?很難講。至少這樣的孩子,我要不起。面試筆試后,根據對方承諾時間保證,最終確定了這個小孩,但是,隔一天通知來入職,對方直接說另有別家,要么就是到了時間還不來,電話詢問是:已經在別的公司入職,或者上了3天之后就去了不同的單位。他再選擇。選擇最有利于自己“戶口、實習待遇、公司知名度”。這個選擇無可厚非,我只能說,我不敢要。誰又愿意是哪個被選的呢?
簡單說來,本科階段學會的是知識結構的搭建,碩士階段是邏輯思維和信息搜尋能力的鍛煉。工作以后重新入學,無論心境、精力都很難講。如果決定讀碩士,能在有限時間內好好讀幾本書,建立自己邏輯思維能力將對整個人生產生深遠影響。或許可以考慮,翻譯一本書,參加上一門會計考試,學習一點編程知識。寫上經典著作厚厚的讀書筆記,然后在抽出3-6個月找準一家單位實習。這些都將成為你青蔥歲月的永遠回憶。
如果時光可以再來,我愿意再次站在玉蘭花下,瀚海墨香中翻看那幾本永遠的經典。
當然,我現在。。。。還是先管好自己,進而規劃好時間的價值。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