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閱讀的主要優點是做減法;
1、給時間做減法:
大量閱讀看起來需要在選書、閱讀、復盤、輸出方面花費大量的時間,但在大量閱讀之后,你會發現,甄選一本好書或者對當下生活與工作,再或者自己的內在成長有實效幫助與指導意義的書,需要的恰巧不是時間,而是對真理的理解、矛盾中的識別和甄別。
這個能力,就是在大量閱讀中培養起來的。馮唐在直播間里說了這樣一句話,看書是一輩子的事情。用時間來做閱讀保障之一,保質保量。
這個技能就好像是一個分水嶺,一旦在前期閱讀的基礎上打開了系統網格,某一學問的框架性和流動性原則,自然在日后閱讀的過程中,有相對清晰的導航視角,減少了走彎路的時間。
比如:同樣是人生志向的書籍,自我、自我目標、利他目標的關系中,產生了從0-1尋找自我人生價值和目標的路徑,在后期在看類似書籍的時候,它們都是路上的風景。而與之相比淺顯、不地道不究竟、甚至是二級、三級的轉述版書籍,就可以在十分之一時間翻閱的過程中,選擇放棄不讀,減免時間的消耗。
2、給知識做減法:
當閱讀量,尤其是針對某一問題的主題閱讀量沒有展開和達到初步內容體系化的情況下,遇到的部分書籍,或許是調色版中的某一部分色彩,有片面有偏向性。在這樣的時候,大量閱讀會讓我們保持全面性思考的能力或結果。
書讀的越多,不是知識越來越多,而是智慧越來越源頭,是一個減法的過程。
你會在大量閱讀后,開始用一篇文章、一段話、一句話、一個關鍵詞、甚至一個字來標簽書籍。比如:四大名著中與愛(非單指愛情)有關的是哪一部?
大量閱讀之后,你對人生中很多問題開始在正反或看似正反間得到答案。
3、給內心障礙做減法:
我們很容易忽略自己的能力和目標,在多層負面濾鏡前,迷失目標或者對自己想要的東西視而不見。
這個時候,覺察,看見,識破,重新定義都需要我們的內在感知和行為,大量閱讀是一種靜態的捷徑,為你所用的資源。
焦慮、恐懼、不配得、不自信、缺乏勇氣這些表象都可歸因,閱讀他人的故事、真理都可以讓我們多一份是歷史不曾見面的人“對話交流”。你會在大量閱讀中看到這樣的隊友或導師。
大量閱讀,不求閱讀量的大,而是書籍維度和深度的最大值,喜悅感地閱讀和使用。大量閱讀,是不需要計劃的里程碑,它在閱讀路上是自然而然的步幅,是回看時小河小川的盡收眼底。大量閱讀,需要使用四兩撥千斤的甄別書籍的巧力,在閱讀路上的價值組合。大量閱讀,需要你的耐心和專心,放松的把自己交給閱讀的當下,在微風里、在飄窗邊、在至暗時刻、在高光之后。
大家一起來做大量閱讀文字符號的地球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