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慶假最后一天,我準備返校,卻被困在了半路上——
一小時前我還在候車廳里,看著眼前的人一批走掉一批又來,一批比一批更顯得陌生,我焦頭爛額,看著已經錯過的車次心里一遍又一遍嘀咕:我的車啊,你到底什么時候才帶我走?而我來的時候離錯過的那輛車次僅僅晚了半個小時,并且那是今天的最后一趟。
一小時后我站在路口,嘗試可不可以擋下一趟過路車,可是我失望了,每輛車都滿載乘客呼嘯著過去,最后我依然站在那里,一臉落寞。
一個人掂著沉甸甸的行李被困在離家很遠的一個縣城里,回家倒是有幾趟車,可是,如果回去明天怎么辦?再來嗎?最后我決定就在這里等,等到讓我絕望為止,然后找個旅店住上一晚,明天一早離開。
不一會兒我就看到有幾個跟我一樣在路邊等車的人,年齡跟我相仿,也是學生,他們背著沉甸甸的書包,有兩個人一起的,有一個人的,但他們之間都隔著一段挺遠的距離,我數過去,竟然有四組人馬,加上我共八個人,然后我心里就突然有種輕松感。
當時我就想:一個人在窘境中,我們最希望身邊有跟我們一樣處于窘境的人,當然,這并不是希望別人也和自己的路途一樣坎坷,只是,身邊有人陪著心里便感覺踏實一些。
隨后,我打量著他們,似乎心理負擔輕了些,但隔著這段遙不可及的距離讓人恐懼,那一張張冷漠的面孔絲毫看不出可以交談的親切,每個人對外物的抗拒似乎都與生俱來般堅固,冷酷地讓人害怕。
于是,我們就這樣保持著距離,雖然明知道走近商量一下可能會有結果,但誰會是第一個跨出那一步的人呢?那兩個焦急的女生不會,那個一臉傲慢的男生不會,我也不會。
大概有三個小時之后,一輛拉客面包車說要送我們,我們全都擠過去,很幸運,最后我們坐車離開了。一路上車廂里安安靜靜,有疲倦的,坐在坐上隨著車的顛簸而搖晃,最后睡著;有精神的,拿出手機與外界隔離,直到下車;還有我,望著窗外像是在發呆,一路上內心平靜如一潭死水。
我們這些個年輕的孩子們,都自己被自己深深地封鎖在一塊兒狹小的城池里,不允許別人進去,自己也不出來,當面對著這個世界紛紛擾擾的時候,除了冷漠,還是冷漠。
我見過許許多多冷漠的人,突然感覺整個世界都是這樣的,包括我自己,很多時候我一直在提醒自己要熱情一些,但最后我除了會微笑一點什么都做不了。
有一種冷漠是忙碌的冷漠,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整天東奔西跑,他并不在乎這個世界溫暖不溫暖,因為他的忙碌占據了他的一切;
有一種冷漠是懷疑的冷漠,緊閉自己的心門警惕著外界,因為他們不知道當自己給予世界熱情的時候,世界會不會同樣給自己以真誠;
有一種冷漠是疲憊的冷漠,整日為工作為生活忙碌早已讓人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疲憊循環中,他們也需要熱情和愛,但他們很累;
有一種冷漠是狂妄自大的冷漠,他們整天一副高傲不可一世的樣子,本來就看不起世界,又怎能把我們這些平常人放進眼里呢?
有一種冷漠是手機冷漠,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我們輕而易舉就連接起了世界,我們拼盡全力想要把自己從孤獨中抽離,但不知道這樣的我們才最孤獨;
還有一種冷漠是害羞導致的冷漠,這由一個人的性格決定,雖然心里想要這個世界更溫暖一些,但是他們沒有信心和行動來改變自己,所以只有愿望沒有行動這也根本改變不了現狀。
這是我見到過的冷漠,我把它們分成了六類,每一類都是你,是我,是大家,冷漠似乎成了這個時代人的總體特征,當內心深處的城墻與抗拒開始拉扯開人們的距離,我不知道有多少的人依然獨自哀傷,仰頭望著那片深邃的藍天,發現現實如此冷漠并且無法理解。無數的流云與螢火劃過,卻依然點不亮人們心底的死結。
這是一個美好的和諧的時代,但這又是一個冷漠的病態的時代,我們心里會思考很多很多的東西,但很多很多的東西都交織在一起化作了繭,最后敷住自己,與外界隔離,留給自己的只有孤單,留給世界的只有荒寒。
可笑的是,我們幾乎所有人都渴望世界可以充滿愛,但這終成了空話,成了嘴上的隨便一說而已,因為我們很本就沒有朝著那個正確的方向去做。
劉同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里說:一種孤獨是你以為自己是人群中最孤獨的那一個,最后你發現整個人群其實都是由孤獨的人組成的。你不再為自己的孤獨而失落,你會為那么多一樣的人而難過。
有時候想想,也并不是整個世界太過于冷漠,而是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封鎖,這是一種孤獨。我們所要做的,世界所需要我們做的,并不是都去改變它,要是我們每個人都去改變世界,那世界豈不亂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有時間來反思自己,有時間來做好自己。我們捫心自問,自己所走過的每一天,我們需要什么,是溫暖?是熱情?那別人呢?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發光、發熱,靠近大家才能溫暖世界。
我們永遠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有你,有我,還有大家。單純而簡單!
——2014.10.07 ?(國慶假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