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另一種人生)03期:套路遍地,嘴笨的人如何脫穎而出?

圖片來自網絡

文/韓大爺的雜貨鋪

歡迎各位來到“說”出另一種人生第三期。

在前兩期的內容中,大爺和大家聊了聊關于吵架的正確姿勢和說話常得罪人,怎么辦的問題。很多讀者覺得干貨滿滿,有實用價值,蠻喜歡,但也有一部分讀者朋友存在著困惑:韓大爺,我天生就是個不太會說話的人,看到你們都那么能說會道,感覺自己學也學不來,要不我還是放棄算了。

讀者有這樣的覺悟我很欣慰,因為這樣起碼能說明你蠻務實,知道說話僅僅是個形式,做事才是正經,沒錯,沒毛病。但要注意兩點:

1.試想一下,如果兩個人的內容勢均力敵,但其中的一個在做好內容的同時,形式也很好,是不是就如虎添翼呢,會做事的人很多,但能把事做的漂亮,能把一肚子的東西表達得得體,這就很寶貴了。

2.說話,并不是某些人的專利和特權,一個嘴笨的人,同樣能在這個套路同質化的時代脫穎而出,使自己的表達更受歡迎,而且,只要方法得當,你會慢慢發現,嘴笨的人,完全可以化劣勢為優勢。

那今天,韓大爺就用這個做引子,跟大家聊聊一個嘴笨的人,如何在套路叢生的溝通環境中脫穎而出。

接下來,咱們閑話不多說,干貨奉上:

1.敢于“露”拙,把劣勢充分利用上

我們常把說話等同于表達,但要知道,說話,僅僅是諸多表達方式中的一種,而且,還是所占比重較小的一種。

非語言的表達形式,如肢體動作、眼神、語氣、表述整體狀態、神色甚至是你穿衣服的顏色,乃至你的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都填充進了表達過程的大部分空間。

在這個基礎上,嘴笨不嘴笨,還真的無關緊要,即便我們的討論僅僅停留在表面上,一個嘴笨的人,也可以把外在功夫做漂亮。

請牢記以下“小事”:說話時語速放慢,語調放緩,沉穩有力,語氣誠懇,目光堅定,對對方的眼神交流不要逃避。

你不是嘴笨嗎?非常好,伶牙俐齒的人覺得這條很簡單,但他們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你在這方面有先天優勢。

這個看似簡單的改變有什么意義呢?

意義大了,一個人的溝通狀態體現著一個人的內在品質。

一方面,你表述的沉著、不疾不徐,會給人一種踏實可靠的感覺,我們說字如其人,其實話也如其人,那些講起話來毫無邏輯,忙忙叨叨的小達人,做起事來也經常會主張凌亂,常被突發狀況弄慌手腳,你本身就不是能言善辯的設定,那就不妨把這個拙放大成你的巧,尤其是,當談話對象,是你的長輩或你的領導,其中的好處,實踐了你就會知道。

另一方面,如果你能做到上述的這些看似是細枝末節的小動作,其實它們能幫你向對方傳遞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信息:自信。

這一點青少年可能體會不深,但如果你將來參加工作,出席場合,甚至是來到談判桌上拉扯利益時,你就會發現:嘴巴越機靈,越容易漏馬腳,出問題;如果你嘴笨,好的,先別自棄,利用好自己的這個特點,給自己個機會,一笨到底,你越覺得自己嘴笨,就越不敢放聲說話,一緊張,語速就加快,唇舌就打架,完了,對方一下就能抓住你把柄。

相反,你自己把這個當成優勢來用,對方反而會覺得你胸有成竹,不敢輕易怠慢,人家覺得你腦子里有東西,其實他不知道你擺了個空城計。很多時候,你并不需要一秒鐘就讓自己多牛逼,你也做不到,其他的技巧平時慢慢積累,緊急時刻,牢記前邊的那幾個小細節,讓別人覺得你可以,那就夠可以。

2.掌控節奏,把話語落在刀刃上

我爸完全是個口吐蓮花的人,能說又敢說,夸張兒說,黑的能被他說成是白的,雖然只是個莊稼漢吧,經歷的事多,知道的面也廣,還愛搶話,爭話語權。

我有一姑父,跟我爸的人物設定是完全相反啊,平時老老實實,沉默寡言,也不懂很多,說話更是沉悶,絲毫不巧言令色。

親人們之間常會坐在一塊喝喝酒,吹吹牛,酒勁兒一上來,這個那個的四處侃。按照我們既有的常識推斷,要是飯桌上有我爸和我姑父,那場面一定是我爸完全控場,我姑父只能在一旁默默地看。這倒不涉及哪個更牛一點,畢竟只是個聊閑天,但你可能想不到,我這個姑父,卻總能在不經意間搶到場面的主導權。

怎么回事兒呢?

聊天嘛,當然得有議題,我爸知道的雖然多,但什么都是略懂略懂,外加維持場面,注意力分散。而我這個姑父呢,平時對什么都感覺一般般,但就是特關心局勢啊,每天抱著電視看新聞,說是半個內行也不為過了。

這樣就會出現如下的場面:我爸說啊說,說啊說,突然有點接不上話了,有那么一兩件事兒說的含糊,這時候我姑父就趁勢出擊,瞄準話題焦點,把自己的專業知識一炮打完,受眾注意力的天平就頃刻逆轉。

我講這個故事,可不是要叫你去酒桌上和別人爭搶,侃大山,那很沒意思,但你要從這里了解道:說話貴精不貴多,在分量不在數量,不論你參加個聚會,還是正式的員工會議,嘴慢嘴笨都不要緊,找到一個自己擅長的領域,說出幾句短小精悍讓人無法忽視的論斷,真的是一句頂一萬句,會讓周圍人對你刮目相看。此時相比起來,那些先聲奪人,甚至咄咄逼人的靈巧嘴巴,就稍顯得有些多余和不安了。

好了,到現在為止,我們講了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如何處理說話時的表達方式和表達節奏,那么,嘴笨的我們,在說話內容上做出哪樣的調整,可以使交流對象耳目一新,使自己脫穎而出呢,關鍵就在于這最后一點。

3.內容具體,把功夫做在細節上

在文章最開頭我描述如今的交流狀貌時,用了兩個詞:套路化和同質化。顧名思義,你也能理解,沒錯,現有的交流套路都過于單一與飽和了,很多官話套話讓你聽了也知道對方的確有禮貌,但就是感覺別扭,不自在,感覺自己像是被利用一樣。

注意,你有這樣的感覺,別人也有啊,大家都在抵觸套路,呼喚真誠,我們都覺得自己挺真誠,但如何讓別人聽了我們說的“場面話”的時候,不覺得我們是在說場面話,反而覺得你蠻真誠呢?

要注意的地方只有一點:把你那些“場面話”的內容,落實到具體的細節上來就OK了。

我從生活中常見的兩個交流情景給大家舉例解釋,看看到底這個方法怎么用。

第一、當你表達感激時。情景假設:有一天,你事情很多,很忙,我求你辦件事,你答應了,也幫我辦好了,我想用語言表示下感謝。有如下兩種說法:

(一)謝謝啊,大恩大德,沒齒難忘!大恩不言謝,等我飛黃騰達了一定涌泉相報!真不知道說什么好,實在太感謝了!感謝感謝感謝,感謝你八輩兒祖宗……

(二)你看你今天挺忙的,為了我這點事兒讓你更忙了,我挺不好意思,但也確實挺暖心,旁邊有家某某咖啡店,那的甜點不錯,有空了咱一起過去吃哈。

同樣的表達意圖,哪種是油腔滑調哪種是走心之聲一目了然,高下立判。

主要關鍵點在哪里?在于后者提到了吃好吃的嗎?不盡然,誰也能聽出來你這也是客氣話的一種,但之所以后者能讓你感到舒服,正是因為談話內容中把你結結實實地放進去了,先是設身處地想到你為了幫忙而付出的代價,這在另一個層面能讓你看出來我是真領情了,最后又把話說的具體不發飄,你當然會覺得后者更好。

第二、當你訴說情感時。情景假設:你是我的授業恩師,我長大成人后的某一天,你過大壽,飯桌上其樂融融,大伙叫我起來說兩句,聯絡下感情,訴說下心情。有如下兩種說法:

(一)艾瑪,老師啊,老師!誰演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蠟炬成灰淚始干!我是一肚子的萬語千言!要說咱倆感情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祝你活到九千九百九十九,不說了我先來口酒,大伙看好了啊,我連干三杯!來來來來……

(二)真的挺高興能有這么機會能和咱們的老師說兩句貼心話,我這人嘴笨,也說不好,但一些事兒總能記在心上。我還記得那年冬天下大雪,天特冷,老師看我臉凍得跟猴屁股似的,給我沖姜湯喝,幫我烘干衣服和手套。多年以來,老師教我們本事,更教咱做人,沒什么能表達感激的,也只能是順著老師的模子,踩著老師的腳印,踏踏實實的往前走,咱們都好好的。來,大伙一起喝一杯,祝老師天天順心。

你覺得,哪個更好些呢?做到這一點需要嘴皮子多利落嗎?不需要。只要你在話語內容中插入一個生動具體的細節,引發一個小共鳴就好了。

最后我多說一句,咱大伙經常會看見某些公眾人物,公開場合一亮相一說話先是強調自己底層出身,要多土氣有多土氣,說話要多屌絲有多屌絲,甚至給人感覺很傻氣。你真的覺得人家傻嗎,而那些嘴巴油的像剛啃過七十支雞大腿的人,又有幾個是拿到了實實在在的精神物質雙收益?又有幾個是真機靈?

嘴笨一點都不要緊,大巧不工,大象無形,只要你稍作調整,完全可以來一場漂亮的逆襲。


結語:今天跟大家聊了聊關于“在遍地套路的時代,嘴笨的人如何脫穎而出”的問題。主要為大家介紹三方面的原則理念:一、利用劣勢、敢于露拙;二、掌控節奏、精準投放;三、內容具體、細節落地,每條下面又對應了一些具體的溝通環境與實用方法,希望給你帶來一定的幫助或啟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Last weekend,I took a bus from Chengdu to Luzhou ,a small...
    lililily9閱讀 309評論 0 0
  • 最近想開始學習做手帳,所以打算先從練習畫畫開始,希望不要是三分鐘熱度。
    Liilyyyy閱讀 149評論 0 1
  •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變的這么容易鬧矛盾,兩個人一句簡單的話也能讓戰火升起,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你說話...
    一縷清風1144閱讀 437評論 0 0
  • 時間過得這快啊,夏天已經悄悄的向我們走來。 有人愛芳香四溢的春天,有人愛碩果累累的秋天,有人愛那雪花飛舞的...
    半夢鳶尾閱讀 300評論 1 3
  • 一切無力的來源都是我媽,困我很久的問題終于有了答案,卻無法迎刃而解,所以為什么之前戀愛時候的沒回應讓我慌張,所以為...
    蠻卡豬閱讀 11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