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動乃是魔鬼,如何處理呢?

靜靜分享一個經典故事:看之后的你給予評價,留下自我足跡!

提到沖動,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常常就是——不可挽回。

每一天,每一刻,每個瞬間,我們都活在各種各樣的情緒當中。

開心、快樂、難過、悲傷、郁悶、焦慮、忌妒、氣憤、恐懼等等。

情緒當然不止這些,還有很多我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和命名。

我們懂情緒,可我們不懂怎么處理情緒,就像我們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可我們往往不清楚失敗之后該怎么重新給自己上弦,讓自己站起來讓自己更勇敢。

我們簡單的把情緒歸為愉快和難過、高興或生氣,也因為我們都很忙,忙著為生計奔波,忙著談客戶,忙著談項目,忙著加班多掙點,忙著進修學習,忙著結婚生子,我們根本沒有心思去理會情緒,直到某一刻……

那個一直和你針鋒相對搶你客戶破壞你項目的家伙最近買了你心儀已久的一款車,他開車經過你身邊,吹了聲口哨,一腳油門揚長而去。

或者,頂頭上司常常喝酒應酬結束了就call你去埋單,當你真出了點小問題,他卻落井下石。

或者,你為老板盡心盡力出謀劃策,加班加點連身體都出了問題,可關鍵時他 卻從不幫你說好話。

或者,你忙碌一天回到家里,卻要面對疑神疑鬼時刻準備翻查你手機的愛人。

或者,孩子平時在外面表現不錯,唯獨在你面前絲毫聽不進話,對你的批評充耳不聞。

或者,無論你做什么,在你的公婆或岳父岳母眼中那都是錯的。

那些時刻,你的情緒是怎樣的?你的感受誰能體會?

受著那些情緒的侵擾,不懂面對不懂處理,再加點料,火上澆油,就有了沖動是魔鬼。

《史記·楚世家》里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吳國一個叫卑梁的小城,大約在現在安徽的石梁,卑梁這座小城和和楚國的鐘離,大約就是今天的安徽鳳陽,兩城相鄰,平時也雞犬相聞。

某一天,卑梁和鐘離的兩個女子采桑葉時相遇了,還吵了起來,兩家人聽說后都紛紛趕到聲援,先是相互指責,然后大打出手,結果是鐘離的人打死了卑梁的人。

事態的發展開始失控,這件事情最終導致兩國開戰,而這場大規模的征戰被稱為“卑梁之釁”。

據記載,兩家之爭先是演變成兩城之爭,卑梁的長官領兵掃了楚國鐘離,楚王不容分說隨即調軍隊攻占了卑梁。

事已至此,兩城之爭又變成了兩國之爭,實則吳王對楚國早有覬覦,趁這出兵借口,不僅反過來攻占了鐘離,還占了楚國的另一座重鎮。

最初的采桑之爭是兩國交戰的導火線,可估計即便沒有那兩個互不相讓的女子和家庭,也會有其他的導火線,只是這故事就成為了后人借以諷喻因無謂的小事而引起爭端和殺戮的典故,倒也應為后人所警戒。

我們的祖先在原始社會生存很艱難,為了生存,大腦對負面信息最敏感,所以人類大腦最早進化出的就是邊緣系統——情緒腦,進化現在,形成了可以做認知處理的大腦皮層,叫做思維腦。

可我們的原始情緒處理都還在,情緒腦的反應比思維腦快了6秒的時間,也就意味著,當你被路人狠狠撞了一下,你首先會感受到疼痛和憤怒,你會有被侵犯后的防御進攻的沖動。

但6秒的時間,你能看到對方愧疚的反應,理性中樞就開始起作用了。

6秒鐘的時間,可以至少踢出兩腳加上兩拳,可以說出20-30個字,可以發生很多……聰明的你一定明白這6秒意味著什么

沖動有時真是個魔鬼,可既然它源自最原始的情緒腦,它陪伴了我們數萬年卻沒有被進化規律淘汰,它也真未必一定是魔鬼。

那些帶來好處的沖動,那些陪伴著激動和激情,積極正面的沖動,叫做“斬釘截鐵”,叫做“剛毅果敢”,叫做:“當機立斷”!

看完的你給自己打分,屬于哪一種?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