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6

日前,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家,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語文教學實踐探索和理論建設的卓越代表,無數語文人敬愛的前輩錢夢龍先生(1931—2024)與世長辭。

再次重溫錢夢龍大師的教育箴言,感受錢夢龍先生的學養風范。(下)

26. 凡是符合語文教育基本規律的東西和我國母語教學傳統中的精華部分,都要毫不動搖的堅持下去。變,需要勇氣;不變,有時候更需要勇氣。

27. 一次成功的教學,必然包括三個要素:現代教學的思想或理念;合乎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設計;活潑生動的教學細節。教學的思想或理念是人的靈魂,教學設計是人的骨架,教學細節是他的血肉肌膚。人與人之間豐瘠美丑的區別,靠的則是他的血肉肌膚。

28. 語文教學的四重境界: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29.寫作文,不能放手讓學生去寫,而是要“提要求寫作文”,每次作文都只提出兩至三項估計學生都能做到的要求。

30. 做事力爭上游,不甘于平庸;對人胸無城府,寧可失之天真。人際間無聊的是非恩怨,從不縈懷,只想集中心思做一點自以為重要的事。我對既往的喜怒哀樂,近乎健忘;但這恰恰反倒有利于看清前面的目標。這種性格也許正是我歷經磨難而能始終保持積極向上心態的根源所在吧。

31、教學只要真正得之于心,而不是僅僅求之于書,就能教出自己的個性和風格,走出自己的路來。

32、在數理化學科中,學生的實踐主要是演算和實驗,那是很明白的;可是語文學科(這里主要指閱讀教學)的情況有些不同,教學的內容是一篇篇文章,因此學生的認識對象主要不是文章所反映的客觀事物,而是這些被選作教材的文章自身。這樣的認識對象,決定了學生在語文課上的實踐就是“讀”這些文章。

33、我的文言文教學,一般都是在學生“自讀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用法,而不是離開了具體的語境去孤立地解釋字詞或講解古漢語知識。

34、所謂“基本式教學法”,指的是“自讀式、教讀式、復讀式”。學生在語文課上的主要實踐方式是“讀”文章,那么著眼于學生“自己讀文章”的這種實踐方式理應叫作“自讀”。教師的職責自然就是“教會”學生“自讀”,故謂之“教讀”。“復讀式”則是在學生對課文的認識過程基本完成以后的一次消化、運用知識的過程,從認識的環節看,是一次“再實踐”,以達到進一步消化知識、鞏固知識和實現知識遷移的目的。“自讀——教讀——復讀”正好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過程。

35、學生印象是否深刻、持久,跟他們主動參與的程度成正比;而學生能否主動參與,又受教師不同的的指導方式所制約。

36、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不是教師的講深講透,也不是教師對學生的練習做過細的指導。

37、教語文是“戴著鐐銬跳舞”,但戴著鐐銬也要跳好舞。

38、因此,優秀教師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既教學生怎樣學習,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也教學生怎樣考試,幫助學生以正常的心態與正確的方法面對考試,以便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在考試中得到充分發揮。在他們的教學中,“學會學習”與“學會考試”是互為因果的良性循環關系,兩者都是素質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39、在優秀教師的教學中,指導“應試”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40、讓我們理直氣壯地說: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也要幫助學生學會考試。

41、解讀文本是一件最能顯示語文教師“功力”的活兒。從某種意義說,一篇課文教什么、怎樣教、是否教在點子上、能否讓學生真正受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解讀文本的功力。

42、我看過不少作家、學者自述成長歷程的文章,盡管他們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有一點卻驚人地一致,那就是博覽群書(多讀)對他們成長的無可替代的作用。

43、我教文言文,和教現代文一樣,重視對文章的整體理解。我始終認為文言文是“文”,是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評價、文化素養、審美趣味等等的“集成塊”,是一個有生命的、活的整體,而不是古漢語材料的“堆積物”。因此,我的文言文教學,一般都是在學生“自讀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上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而不是離開了具體的語境去孤立地解釋字詞或講解古漢語知識。

44、現在回想,無非靠這樣兩條:第一,我在學生時代經過自學形成的讀寫能力,使我在語文課上指導學生讀寫時游刃有余,至少不致手足無措;第二,我從自學經歷中悟出的以鼓勵學生自學為主的教法,使我的語文教學在當時顯得頗具特色。

45、教學中遵循“感性一理性一感性”的認知過程,使學生在步步推進的認識過程中領略到思 考 、推理的樂趣 。以指導學生自學為主的教法 ,正是立足于學生“讀”的實踐的教學方法。

46、一個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有復雜的主觀和客觀因素,但起決定作用的是主觀因素,尤其是教師的個性。

47、凡符合語文教育基本規律的東西和我國母語教學傳統中的精華部分,都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變,需要勇氣;不變,有時候需要更大的勇氣。對各種外來的理論,既不盲目拒斥,又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 “拿來”為我所用,并且一定要使之適合于我們自己的教學實際。

48、不要總是怪學生提不出問題,而是要指導學生自讀:指導的重點是怎樣通過對文字表面的理解,深入思考,提出疑問。

49、一個教師如果能從自己的發展過程中悟出某些帶有規律性的認識,用以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他就很可能成為一個教育藝術家或教學的藝術家。

50、一名教師能否成為真正的名師,僅靠“工程”是打造不出來的。我觀察過不少名師的成才之路,發現他們盡管個人條件千差萬別,有一點卻驚人地一致:他們在起步之初也不過是一名普通的基層教師,但他們大多不滿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工作,而對教學研究懷有濃厚的興趣;正是堅持不懈的教學研究,使他們超越了基層教師有限的理論視野,逐漸悟得教育教學的真諦,進而形成自己富于個性的教育理念、教學風格,終于在他們影響所及的范圍內享有知名度,成為名師。可以這樣說,凡從基層教師起步的名師,幾乎毫不例外地鐘情于教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