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加戲,生活其實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日復一日

0808/牛牛/讀書心得

課程:《Model Thinking》

https://www.coursera.org/learn/model-thinking

作者:Scott E. Page

【心得】

選擇摘抄一段看似跟model thinking課程內容無關的另一本書里的研究方法論,恰恰是因為這是社會學家進行社會學研究的重要思維模型。

讓我覺得最好玩的,是互動論視角里的擬劇論。

中午跟前同事在家吃飯。

吃飯前邊拍照發朋友圈邊忍不住笑。同事問我,“你笑什么呢?”

因為,朋友圈里活著的那個“我”,只在朋友圈活著。原來發做飯的照片到朋友圈,有朋友說,“牛牛姐,你家人一定很幸福,每天都能吃那么好看的飯。”

——那是因為不常做才拍的,好嗎?天天都做的話,誰有閑心每天發?都累死了……

(這么起自己的老底,我還是蠻誠實的,贊一個??)

《為什么》的第二章提到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均值回歸(regression toward mediocrity)。

理論的提出者高爾頓是英國皇家學院院士,達爾文的表親,著名的非洲探險家、指紋學創始人。一句俗語總結他當初想要驗證的理論,是“龍生龍鳳生鳳”的天賦世襲理論。可惜,結果與預期不符。

因為,成功其實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比如,我們寫文突然拿到豹紋,就以為自己天賦異稟,從此篇篇10w+,那就想多了。

天時地利人和,都可能導致爆款。之后即便保持同樣的寫作水準,恐怕也只能是比平均值高一些。拿得到專欄的閱讀數據來看最直觀。

我很喜歡的劉潤老師的《商業洞察力》,發刊詞12.4萬人學過,第一講8.9萬,最后一講3.2萬。我分享給大家的課程,第一節課領的人不少,第四節后打開,“還沒有人下手,快來第一個搶讀吧”。

很有意思是不是?

朋友圈里看到的生活很有趣,女神男神分分鐘讓人神迷,可實際咧?

別加戲,生活其實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日復一日。

【摘抄】

社會學主要理論視角(摘自《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

1??功能論視角(functional perspective)

功能論視角講社會看成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其中每個部分都對維護社會的生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強調社會中的每個組成部分如何共同形成穩定的社會結構。

2??沖突論視角(conflict perspective)

沖突論視角認為,根據群體間在權力爭奪或資源分配中所產生的緊張關系,社會行為就能得到最透徹的解釋——世界處于不斷的斗爭中。群體之間的緊張競爭不一定是暴力的;它也可能通過其他形式表現出來。

3??互動論視角(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

互動論視角試圖通過日常社會互動的形式進行歸納來解釋社會整體。這種社會學框架認為人們生活在一個由有意義的客體組成的世界中。

歐文·戈夫曼推廣了一種特定的互動論方法:擬劇論(dramaturgical approach)。擬劇論將人們看成劇院里的表演者,將人們的日常生活比作舞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