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次飯局上,一位單位的中層干部突然冒出驚世之調侃之語,微縮大致的意思就是:審計就是老板的一條看門狗,就是東廠太監。雖然博取在座部分同事的勉強一笑,卻也給好好的飯局大煞了一番風景,搞的我們是胃口全無。在這位中層干部眼里的審計的形象僅僅是一條狗、一個太監而已,作為內部審計從業者,未與之多做磨嘴,抿嘴一笑而過,最為難過的是該中層也曾從事過內部審計工作,卻在從事非審計崗位時與單位審計部門發生了生層次的矛盾,總覺的審計部門在背后給他穿小鞋,人生觀和世界觀多少有些扭曲。這也多少給我們一些安慰,至少我們的審計工作能夠讓他們覺得憎恨,也一定程度上說面我們審計的成效與威懾作用,堅持審計原則和工作流程,不怕影子歪,這是我們內部審計工作的一身正氣之根本,留給被審計部門或人員也只能是嘴上痛快一會罷了。
? ? ? 在之后的一次內部審計座談會上,我將上述的情況做了個案例講解,卻引申出了我們對內部審計工作為了誰的探討?
? ? ? ?內部審計為誰工作?這個話題本身不值得探討,因為在內部審計控制制度、規范里均有體現,每一位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均應該理解,而且了然于胸。但實際并非如此,無論從業者或者非從業者都有各自獨到的見解。理論上我們是向股東負責,通常向董事長報告工作,我們的直接服于股東利益,是股東獲取經營、風險及內部管理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評價企業經營管理成效的獨立第三方;因此內部審計是老板的一條“看門狗 ”,實不為過,從外在表現形式上看的確有同工之妙,不得不讓人對那位中層干部獨到的思維能力贊嘆不已;但我所理解的內部審計,并非一條“僅為老板服務的看門狗”而已。
? ? ?從我對內部審計世界觀出發,我認為審計的目的是為了企業的健康發展,我們的服務對象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主責是服務于股東會,或代表股東利益的董事會,我們直接手受雇于公司的出資者,也就是股東;二是服務于經營管理層,即總經理等高管層(不同企業稱呼不同),通常為受雇于企業的職業經理人等;三是服務于企業的各個組織單元及成員。通過服務上述三個層級,形成了內部審計的信息收集、反饋、上報、整改等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因此,我認為通常理解內部審計只是向董事會(董事長)負責的概念有失偏頗,并不全面,因為從企業價值理念出發,審計是為了更好的落實和實現企業的經營理念與價值,他本身更具有普遍的社會性,而不單純是簡單的因雇傭關系而完全作為股東的看門狗地位存在,那內部審計的價值體現就淡化或弱化了。
? ? 一是服務于股東及代表股東利益的董事會(通常為直接向董事長報告工作)。取決于受雇關西的本質,內部審計代表股東利益的屬性仍然是第一位的,誰發我們工資,我們首先為誰服務,這個是現代商業關西的基本準則,從企業價值實現及股東權益保護出發是是我們內部審計工作之根本。在過去的三十年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國70%以上中小企業老板并不十分重視內部審計,特別是50%以上私營中小企業主并不愿意花錢去請審計人員,中國的大部分中小私營企業家族經營痕跡明顯,股權結構簡單,并秉承中國特色的“兩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決策層和經營層統一化,職業經理人之路尚處于初級階段,老板即是董事長、又是總經理,甚至還是倉管員,所以內部審計在中國還算是新興行業,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規模的壯大,部分覺醒的企業主開始意識到組織架構、內部控制等的重要性,逐步引入了內部審計人員為企業良性發展保駕護航,內部審計工作也逐漸得到企業主及股東的重視,他們逐漸深切的體會到,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已越來越難以全面、及時和客觀的掌握企業各個經營環節的管控情況,急需一個獨立的、代表他們自身利益的組織來監督、評價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為他們提供基于“獨立”視野的經營管理分析報告,為他們的經營決策提供及時、客觀的證據材料,保障企業經營行為的正確性和可預見性。因此,內部審計雇傭方為股東,即企業主門,自然我們最直接的服務對象即為股東,代表股東利益履行崗位職責。
? ? ? 內部審計工作最基本的保障是它的獨立性,獨立性是審計機構的人事、薪酬、福利等直接由股東決定,而非經營管理層;獨立性也體現在不參與企業經營管理,不受經營管理層管理行為的制約,可以有事前、事中參與,但不參與決策,可提供事前、事中的審計建議,確保了審計結論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 ? ? 二是服務于經營管理層。從職責本身看,內部審計是審計人員站在股東的立場來監督經營管理層的經營管理行為,一定程度上具有對立性,比如,我們國家的職業經理人制度本身不健全,經常出現職業經理人架空企業決策層,經營管理行為不代表大部分股東權益的案例。但是我們說,經營管理層的管理行為首先是需要根據股東會的決策履行管理職責,行為本身也是體現股東意志,架空和損傷股東權益往往發生在企業組織架構和內部控制不健全的情形下,屬于特例。內部審計的審計行為與規范的經營管理層的管理行為的目的具備一致性,都是代表股東意志和權益,兩者又是站在同一戰線上,都是為了實現企業價值和股東利益。
? ? ? 基于上述的理念,我們內部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也是經營管理層手中治理企業的良方妙藥,是經營管理層為糾正自身經營管理不當的重要參考之一,一定成都上與“國之內參”相媲美。在大部分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健全的企業中,大部分都建立起了有效的內部審計部門和經營管理層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就內部審計檢查發現問題,通過特別會議、特別程序或者有效的溝通形式達成意志統一,落實整改、糾正不當行為,獲取最大化的經營收益。當然這個過程中可能也會出現矛盾和對立,根本在于溝通的成效和對問題的認識,在于經營管理層的認知和態度以及審計報告質量和意見是否合理、適當。
? ? ?另一途徑就是內部審計報告報經代表股東利益的董事會(往往是董事長)后,其對問題的性質、嚴重程度進行判斷后,會以既定途徑、流程反饋至經營管理層,比如要求、決議等,及時指導、糾正經營管理活動中存在到不當行為,這是被動糾正行為,也是審計工作成效服務于經營管理層的一種最為有效方式,而大部分的審計成效以此方式體現,再結合內部審計部門與經營管理層的有效溝通。
? ? ? 因此,我認為內部審計工作同樣也是服務于經營管理層,為他們的經營管理行為提供參考依據,無論是主動采納或者是被動糾正。如果破除經營管理層避免暴露問題的心理障礙,能夠正視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搞內部消化,內部審計和經營管理層之間的行為出發點是一致的,當然這可能是一種絕對理想主義的模式,現實中仍然會存在一定的矛盾與沖突的。
? ? ? 三是服務于組織的各個部門及成員。內部審計成效最終體現在被審計的部門及成員有效糾正不當行為,有關部門依據審計發現問題,修正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對存在違規行為人員按章進行問責,使被檢查部門、人員能夠在合理化的制度、流程下工作,確保各個部門及成員能夠避免違規及不當操作,提高企業的經營規范性和效益性。從這個理念出發,內部審計工作的最終受益人是企業的各個部門及成員,規范企業經營行為是充分保障員工正確履行職責的基本途徑,也大大降低了因為不當經營行為給企業、員工帶來損害的可能。同時,審計發現問題及整改要求通常具備共同適用性,對未被檢查的主體也同樣適用,古人云:“有則改之,無則加冕”,企業組織內的其他部門及成員可以參考審計發現問題及整改要求,做到自我剖析和自我糾正的作用,為部門及員工防范風險于未然。當然審計必然會對部分違規部門及人員進行問責,會制裁那些存在與制度、規范不符的行為人,內部審計的職能要求其具備權威性和威懾力,這與服務于企業的各個部門及成員并不矛盾,因為審計行為制裁的是損害企業利益的人員,本身就是代表企業及員工的正當利益。
? ? ? 從我們內部審計工作者的視野去看審計在企業活動中的服務對象,除股東外,我們與經營管理層和企業組織的部門、成員之間并不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并不是“一條狗”看著門內的一群人的概念,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及整改意見都是建立在充足的審計依據和客觀的邏輯分析之上,我們的工作目的與股東、經營管理層及員工的工作目的有很大的重合性和一致性,都是為了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實現最大化的企業價值、股東利益和員工權益。只是經營管理層、員工及內部審計人員站在不同的位置、角度去思考問題而已。
? ? ? ?而工作目標都是一致,服務對象也是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