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一本書】2016-6-21-117:《這是你的船》
正文:當水兵們發現我能夠虛心接受批評的時候,他們就會跟我坦誠相見。這也正是我們能夠迅速取得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思考:我們常說作為管理者要虛心聽取下屬的意見,其實最重要的一個字是“取”。
身邊有人問我:“怎么才能和員工走近或者讓員工能敢說實話?”
我和對方說:”和員工談話的時候聽取員工對你的意見,并且確實記在心里。“
對方說:”我聽了啊,但是我覺得不起作用啊。“
…………
對于員工的建議甚至是批評,最重要的那個字不是“聽”,是“取”。如果對于下屬的每一個建議,你的后面都加上了一句“但是”,我相信不會有人再給你提建議了。下屬提的建議,如果你的回答永遠都是“恩,你提的這這個建議不錯,很好,但是我覺得…………不過依然感謝你的建議”,這就是走一場形式,其實在根本上沒有什么變化。我們很多管理者都覺得自己經驗比較豐富、自己想的比較全面,員工提的建議一聽就不大可行,甚至有的時候你覺得有點幼稚,但是你聽聽他的背后的想法也許就有你看不見的思維呢。
其實我們不論是聽取意見也好、還是找下屬談話也好、再或者是給下屬定規定,無非就為了有效兩個字。如果你覺得對方的建議不能實現你要的效果,這個時候應該說上一句話“我想要的效果是…………的,如果按照你的建議的話可能會出現……的情況,這樣的話你解決的辦法是什么呢?”。根據你的問題下屬會繼續想些方法來達成你想要的效果。好的想法都經得起推敲,如果對方真能想出好的方法并且自己愿意去執行的話,不是比我們的方法還要好嗎!
之前有員工給我提出建議:”琳達,你和我們說問題的時候能不能不要這么嚴肅啊?你可以微笑啊或者溫和點嗎?“
我一直覺得說問題應該嚴肅些,這樣大家才能覺得重視,我問:”可是我擔心不嚴肅些大家會不大重視,怎么辦呢?“
員工說:”琳達你知道嗎,你不笑的時候挺嚇人的,加上語氣再嚴肅挺讓人難以靠近。其實我們犯錯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知道錯了,本來就挺愧疚的。你和我們溫和點說,我們也能記住,反而會覺得不好意思。”
我說:”是嗎,和我想的還真有點出路誒,那如果我這么和你說的話,會比嚴肅效果更好嗎?“
員工:”嗯嗯,會的。”
我說:“那我可以嘗試一下。”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如果什么事情出問題了,我找到責任人說清原因,對方會主動說“好的,琳達,我知道了。我扣幾分啊?”。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員工也會向我問清什么原因,不過一般都是接受。雖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建議,但是我對這個建議的態度同時影射著其他建議我的態度。如果這一方面我接受了,代表其他方面我也會接收到很多信息。下屬也會看你是否有誠意,你的下屬一定不如你嗎?不見得。所以讓他們都發出聲音,你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團隊里能做到坦誠相見,那再做其他事情也一樣會高效。
《大秦帝國》中嬴渠梁曾和子岸說“可以不納其言,卻不能傷其心”,對于員工亦是如此。不論什么樣的建議,不論用與否,我們的態度都是經過思考并且給予回饋,這也是員工在提建議的時候最看重的一點。在你認為覺得下屬不給你提意見不坦誠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是否真心考慮過要采納下屬的建議,還是只是形式上的走過場,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權威。聽取下屬的建議,最重要的那個字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