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的2005年,“青春傷痕文學”還正席卷整個中學校園,遍地開花的青春文學小說銷量飛升,那一年作為領軍人的郭敬明推出了《1995-2005夏至未至》一書。
這部看起有點可笑的《夏至未至》,大概也是郭敬明在作品里最后的真情流露。
該書在其后的五年里連續在全國虛構類圖書銷售榜上名列前茅,甚至連我當年都把這本書看過兩遍,而今我卻看著劇對主角也沒有了任何印象。
這本書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對自己抄襲事件的辯解,而作為郭敬明小說的分水嶺,《夏至未至》中還能發現少年真實的情感流露和校園場景的共鳴,郭敬明把他最后的寫作靈氣給了這本還屬于青春的書。之后他掩埋了自己最富吸引力的個人真實情感敘述,扔下了男孩女孩們,邁進了成年人的世界。
而作為青春劇女主收割機的鄭爽,和劉昊然白敬亭等一樣長了一幅記憶中“初戀的樣子”,她從09年演高中生一直演到了17年,說不準十年后的她依舊能在電視劇里活成17歲的樣子。
拋開了劇情的改動和人物關系的變動、原著黨同劇黨的爭議和演技是否合格等問題,這部劇里的歌曲倒是可圈可點,令人欣喜。
《追光者》 ?岑寧兒
我可以跟在你身后 像影子追著光夢游
我可以等在這路口,不管你會不會經過
這首《追光者》的歌詞完美契合了戀愛的主題,也唱出了立夏對傅小司一直的藏在心底的崇拜之情。每個人都在自己愛慕的那個人面前變的自卑、笨拙,也變得堅韌、努力。劇外的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像太陽一樣遙不可及的人讓你為之前進也為之失落彷徨。
演唱岑寧兒被李宗盛和陳奕迅賞識,在陳奕迅的“DUO演唱會”上擔任和聲,并獨唱《The End of The World》,獨特的嗓音也將這首歌演繹的一樣清爽。
《夏至未至》 胡夏
說起來收割機,除了鄭爽之外還有一個青春主題曲收割機——胡夏。
有著獨特的清澈嗓音胡夏,《那些年》、《同桌的你》、《左耳》的主題曲讓他成為了這種青春劇主題曲的不二人選。歌聲里似乎自帶著對校園感情的感染力,讓人聽了就回憶起那段無憂無慮的年少時光、那段無所畏懼的清純歲月、那些陪伴成長的每個少年,也讓人回憶起歌詞里的:
多少的執著輸給了時間
多少的淚水流過了青春
那個女孩教會我愛
那個男孩教我成長
《我想念》 金志文
我想念那個不下雪的冬天
我想念你躲在我圍巾里面
我想念我們取暖的咖啡店
想念你一切
這種歌詞并沒有之前的兩首歌歌詞有張力,單純的一個回憶體的歌詞也符合《我想念》這個名稱。但是遇到了金志文這種嗓音和富有感染力的編曲的演繹,這首歌也讓人聽起來絲毫不覺得平淡無味,有著濃濃的“金志文”風格在內,每首歌里都是感情充沛飽滿。回想起來,金志文演繹的歌曲都有著自己的獨特標簽,是別人無法模仿的一面。即便對劇情一無所知,聽到這首歌也會將的思緒你帶回那個和TA相處的每一幀畫面里去。
《那個男孩》 汪蘇瀧
那些女孩教會我關于愛
那些陪伴我成長的男孩
這句歌詞和上面的歌詞大意相同,因為郭的小說《夏至未至》里也有這么一句話:那個男孩,教會我成長;那個女孩,教會我愛。很多詞作者就由此都對這句話進行了再次加工。
作為被人們戲稱的“QQ音樂三巨頭”之一的汪蘇瀧,混聲唱腔在新生代的歌手里獨樹一幟。這些年歌曲受眾有增無減,曲風不再是當年的小年輕打打鬧鬧的矯情。在這幾年的影視劇插曲中頗有建樹,尤其《射雕英雄傳》和《微微一笑》讓他再次找到了新的創作方向,這首《那個男孩》與里的人物形象契合,也讓更多人知道了一個年輕的創作歌手。
只是,與大多數網絡歌曲存在的通病一樣,這種歌曲很難長久傳唱,更替速度的過快和底蘊的缺失,讓其只能和以前的作品一樣成為一種“快餐”音樂。或許這種狀態改善之后,他們才能走上真正的“主流”歌手的道路吧。
劇中除去這些為了電視劇創作的歌曲之外,也不乏《那些花兒》《生如夏花》《同桌的你》《K歌之王》等經典曲目,也本劇配樂的一大亮點。
即便網上對這部IP劇的爭議很大,但是單從歌曲的選用這一角度上來說,不失為一部良心劇。
時光馴服一切,我與往事之間,像回聲,再怎么千回百轉,終究消失在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