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人文關懷,是給護士最好的愛

“護士荒”在國內一些醫院不時上演。造成護士荒的原因,一部份是因為薪酬低導致現有的護理隊伍留不住人,二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就醫需求,還需要大量專業的護理人員。

面對國內的護士荒,專家們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和看法。筆者從2007年開始關注我國臺灣慈濟醫院及香港等地的護理團隊,發現管理者的人文關懷,是給予護士最好的愛,也是穩定護理團隊最好的武器。

臺灣慈濟醫院的人文關懷

案例: 高小姐是臺北慈濟醫院急診科護理師,原在高雄慈院工作了9年,深深感受到慈濟管理者的溫暖,志工的照顧,令當時離家的她倍感溫馨,后來因為長輩生病就近照顧回到家鄉,回到地方醫院工作的高小姐工作不適應,生活上也水土不服,因為曾深深體驗過慈濟人醫的溫暖,再次選擇回到臺北慈院。

慈濟醫院的管理者不僅在生活工作上關愛護理人員,還為女性朋友規劃了一門特別的課程——「蕙質蘭心」,課程內容包含美姿美儀、簡易化妝、人際關系(包含夫妻、婆媳、親子關系)、健康飲食新觀念、茶與花的對話、以及美化心靈輕聲細語話慈濟、與生命對話等等。每一課程皆邀聘各領域的專業教師,教師與學員合心協力共同呈現,使每一位參加的學員都能涵養優雅氣質,提升自我內涵,長養成圓滿智慧的時代女性。

慈濟醫院的人文系列課程規劃有儒家思想與現代生活、慈濟鄉土情,及靜思茶道、真善美花道、妙手生華、幸福美滿呼啦啦等等,另外還設有大地與人的對話課程,由陶藝家李懷錦從大地的萬物中找出天然資源,來制作環保天然藝術,啟發大家的思維。這些課程不僅豐富了慈濟護理人員的業余生活,也陶冶著護士們的情操。

點評:上述慈濟醫院管理者對護理人員的人文舉措,很值得國內各公立醫院的借鑒和學習。

慈濟在臺灣有6家三甲醫院,擁有亞洲最大的骨髓移植中心,慈濟醫院護理月刊《志為護理》曾報道過不少慈濟醫院管理者的人文關愛故事,將人性化管理運用于護理人員的管理中,使許多想辭職的護士放棄辭職,辭職后的護士懷念醫院的溫情而重返職場。

香港醫院的人文關懷

案例:今年四月份,香港某醫院發生“輸錯血”事故,一名年資不足兩年的護士因疏忽,無仔細核對病人手腕帶資料,誤將O型血輸給一名毋須輸血的70歲男病人,輸血期間被另一護士發現,被輸錯血的病人幸好本身血型是“萬能受血”的AB型,且輸入量不超過5ml,經檢查確定未出現溶血反應。

該醫院行政總監董秀英表示,事件中接手的注冊護士在輸血程序上有漏洞,涉事護士已經休假,院方將對其提供心理輔導。并因此院方提醒前線員工必須嚴格遵守輸血程序,一個月內向資淺的前線護士額外提供輸血程序培訓,加強督導。

點評:香港醫院在員工出現差錯的態度和方法上有兩大看點,一是管理者的冷靜應對,先讓當事人休假調整,再對其心理輔導!二是加強一個月內的資淺護士額外提供輸血程序培訓!

從院方的做法上,我們可以看出,員工出了差錯,院方一是反省是不是管理者在管理上培訓不夠,二是首先想到可能是該護士帶著情緒上班,影響了工作,并對其心理輔導。

院方的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對護士人文關懷的表現!作為職場新護士,在患者安全管理方面警惕性不夠,心理防范意識不強的情況下導致了工作差錯,這要是在國內,估計很可能要被“停職”處理,從此遠離護理職場。而香港管理者的這種做法,無疑是讓這名新護士有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機會,并通過管理者的心理關懷,得以釋放因犯了差錯后的不安與恐懼,從而為自己的護理職場生涯敲醒了警鐘。

要想穩定護理團隊,使優秀護理人員不離職,護理團隊合作默契,持續開展優質護理,筆者認為一方面當政者要加強自己的修養,管理水平,在其位謀其政,身正而行,起到帶頭監督作用。另一方面更要不斷拓展自己的格局和眼界,學習國內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對護士實施人文關懷,做一個有溫度的管理者。

車好還靠車頭帶;大雁南飛,靠的是團隊協作精神。護理隊伍是一個團隊,管理者除了要對成員進行人文關懷,還應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積極正面溝通,讓每個人都學會承擔責任,并為工作竭盡全力。人人同心,我們的護理隊伍才能更強大,走得更遠!原文見中國護理管理http://mp.weixin.qq.com/s/1KxFCGEw72vxTtzSWP5Vgw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