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只用小包,因為我喜歡極簡的生活方式。
看過日劇《我的家中空無一物》之后,我對空空的住宅充滿了幻想,恨不得把自己家也好好清理一番。小包就像一個小小的房子,不給我留多少可用空間,除了必需品,其他物品都被果斷舍棄。經過我多次檢驗,我發現其實包里只要帶上手機、身份證、銀行卡、部分現金、紙巾,就萬事大吉咯,就算真的少了什么,也不會造成多大麻煩。
使用小包方便多多,不需要特意整理;不用在出門前思前想后,總擔心缺了什么;需要某件東西,立刻就可以從包中取出;斜挎在肩上或者隨手拎著,簡單輕便,似乎整個人也清爽了許多。
當然,讓我如此懂得節制堅定喜歡小包的更主要的原因,是覺得小矮人不可以用大包。
直到某次和同是小矮人的閨蜜聊天,她極其偏愛大包,問原因,她說:是看完《東京愛情故事》的后遺癥。
完治問,很久以前我就想知道,你那個大包包里到底裝了什么東西。
莉香說,愛和希望。
好吧,我也被這一句感染到了,原來包包里還可以裝下這些。在閨蜜的極力勸說之下,我買了除雙肩包以外的第一個大包。
別說,用上大包之后,包里裝得東西也越來越多。包里裝上kindle,等車等人的間隙有了事情做,不容易因為被浪費時間而生悶氣;裝上晴雨傘,晴天遮太陽,雨天不慌張;裝上便攜牙刷和牙膏,平時吃過飯隨手刷牙保持清潔;還會裝上筆和紙,做筆記的時候還是喜歡記錄在紙上。除此之外,隨心情也會裝上個小鏡子,木梳子,唇膏口紅,Q版香水…
使用大包的日子里,生活變得豐富多了。隨之而來的是包里的雜亂,好像如何也整理不到滿意的樣子,和小包的世界完全不同。
在使用一段時間的大包之后,便會想念小包的輕便;使用一段時間的小包之后,又會想念大包的能裝。大包的豐富,小包的簡潔;大包的熱鬧,小包的清凈;大包的繁雜,小包的整齊。我在兩種包包的生活方式之間隨機切換,漸漸明晰,我不是絕對的極簡主義者,也不擁護繁雜不定的生活,我只是愛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我不那么確定哪種是最適合自己的包包,我就不斷嘗試不同的大小,或者是在不同需求之下,選擇不同的包。
在我還沒有想明白哪種生活是自己最想過的時候,那我就試著體驗不一樣的方式。不拘泥于客觀條件,也不被世俗左右,我更樂意活在一個有選擇的世界里。
我越來越熟練輕松的從大包和小包里做出選擇,體驗著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我還告訴自己,A和B并非絕對對立,更重要的是發展出同時接納截然不同的哲學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