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溝通的關鍵是明確目標
彼得?德魯克在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就指出過,工作溝通的根本就是目標溝通。最初看到這個原則的時候,我不以為然。
某公司,對于一個新起步的項目,不同干系人各自有自己的認知,然而該項目的項目經理堅持使用已經成熟的方案,公司發起人對項目經理的“任性”很不滿。
公司高管的項目目標是通過項目快速積累用戶;項目經理的項目目標是需要通過項目快速盈利。麻煩的是,二人對對方的目標都不清楚。
一個公司一定存在不同利益、不同方法、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不同知識結構的人。然而項目正是要讓這樣一個群體,去協同并共同完成一件工作。因此,就要通過溝通讓干系人對項目的目標達成一致。
我總結過一個道理,因為每一位項目管理者都是因為自己在技術性的工作崗位上表現突出而被提拔的。因此,每個人被從這樣的崗位提拔的時候,都對自己的專業技能擁有一種崇拜,而這種崇拜帶到管理里面來是毫無意義的。在溝通中,矛盾往往是由于干系人對于方法的認識不同而產生的。
糾結于方法的對錯對于工作的完成其實毫無意義,溝通最根本的是我們要達到什么結果其次才是要采取什么樣的方法。
2.信息表達要遵從KISS法則
信息要簡潔明了、重點明確、表述規范,請記住KISS原則(Keep It Simple and Short)。準確規范的信息不僅使人看起來清晰、理解起來容易,而且還會給人以良好的感覺,因為規范程度就是管理程度的反映。
與外資企業的中方人員打交道時常會存在“語言障礙”。這些人員一般使用3種語言。第一種是漢語,第二種是漢語當中夾雜英語,這兩種語言基本上還可以讓其他人員明白。第三種是漢語夾雜英語和設備型號等專業外語。沒有專業背景、甚至英語水平不高的人是很難和他們進行溝通的。記住,重要的不是您說了多少,而是別人理解了多少。
漢語語義本身就較為復雜,使用不當極易產生溝通障礙。倘如上述3種語言共存,情況將相當麻煩。
一老外自認學了漢語,高興來華赴任。
吃飯的時候,一人說去方便一下,老外不解,旁人告訴他方便就是上廁所的意思。
敬酒的時候,另一人對老外說,希望下次出國時能給予方便,老外憋在心里又不好問,出國跟上廁所是啥關系?
酒席后,一電視臺美女主持人提出,在她方便的時候會安排老外來做專訪。老外愕然:什么時候都可以,就是不能在你方便的時候啊。美女主持人說,那在你方便時,我請你吃飯。
老外徹底暈倒 !
3.換種方式表達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別人并沒有理解他們的意思。他們似乎想:因為所講的內容對自己是清楚的,所以對別人也肯定是清楚的。
學生不理解老師講解的內容,便舉手提問。老師重復了第一次講解的話,對問題做了一次重復解釋。如果那些話能起作用,學生就不會提那個問題了。你必須換一種方式來解釋——這種老師應該去學一下溝通知識——還常見其氣急敗壞地對待學生!
4.正確使用封閉式問題或開放式問題
當需要獲取問題的明確答案時,可以事先設計好備選答案,讓聽者在備選回答內選擇,使用“會議結束了嗎?你喜歡你的工作嗎?你還有問題嗎?”之類的詢問。這類問題稱為封閉式問題。
與封閉式問題相對的是開放式問題,如“會議是如何結束的?你喜歡你的工作的哪些方面?你有什么問題?”溝通時要想讓談話繼續下去,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就要多提開放式問題。開放式問題就像問答題一樣,不是一兩個詞就可以回答的。這種問題需要解釋和說明,同時向對方表示你對他們說的話很感興趣,還想了解更多的內容。
【項圱原創】【歡迎轉發、嚴禁轉載】【版權所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