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似懂非懂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最近發展區。
119°.48 ′ E,? 39.°83′N,這是什么?如果你不查資料,一定猜不出,或者猜不全這是什么東西。這是北戴河的經緯度數值。
生活里,最近我接觸到了很多不懂的東西。
前幾天,我開始看那本教師節贈送到的《靜悄悄的變革》,開頭幾篇,每個文字都懂,一段一段內容,也大致懂,名詞也大致懂,比如“大數據”“云計算”“阿法狗”,可是當作者用這些詞匯、概念組合成一個一個觀點,我就開始云里霧里,看不懂他怎么推理論證的過程。結論是看得懂的——抨擊教育現狀的混亂,抨擊教師的不思進取和反創造性。
還有,我開始看林清玄的散文,力圖去理解他所創造的意象,他所要表達的思想,他形散神不散背后的那根線——構思。有些看得懂,而有些看不懂,或者理解不透。那么想要像他那樣寫出有深度有廣度的文章就是不可能的了。
我看到一些文章,總是諷刺挖苦和攻擊教師這個群體,說某些人做出了反教育反人性殘害孩子身心健康的行為。我心里叫著屈:“教師不全是這樣的,至少我就不會這樣體罰孩子,殘害孩子。”可是,我沒辦法洋洋灑灑旁征博引寫出一篇像樣的文章,來反駁對方,我也沒有自信能讓觀點站住腳跟。當年讀書時,我最不好的一門課程是政治;后來自考大專,跟在讀一樣嚴格的考試紀律,我最不行的是邏輯;現在,看各類書,最接受無能的仍然是理論類的書籍。
今天,看到一位朋友的一篇觀劇感受,談的是反烏托邦電視劇的觀后感。這個話題,其實我也很感興趣,從電影《饑餓游戲》韓劇《兩個世界》到反烏托邦小說三部曲,都在探索著這一思想,質疑所謂和諧完美的社會真的是最好的狀態嗎?在我的思想中,是向往烏托邦社會的,但看了那些反烏托邦的內容,又覺得很有道理,那有沒有更好的社會形態了呢?
今天在網課中和孩子們學習泰戈爾的詩,我選擇了八個片段,還是挑選的比較簡單的,“天空不曾留下我的痕跡,可我已飛過。”哈哈,就把學生難住了,字面意思是懂的,但這句話包涵的哲理就說不清了。我是這樣告訴他們的:“我們只要自己能懂得自己的美好就可以了,有時別人不了解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價值,那也沒有關系。”也不知道他們能理解多少,也許他們也像我不懂以上的那些話題一樣,處于混沌狀態吧。
可是,我知道,這些似懂非懂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最近發展區。如果肯花時間和精力,去摸索和了解這些事物或知識,那么它們一定會漸漸清晰起來,成為我所能掌握的東西。人就是這樣一步步適應這個世界,跟上時代步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