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看了此文的人都說好。
一、要學好英語,第一步應該做什么?
001 心理建設
要擁抱樂趣,但是也不要回避痛苦。因為過程中必然而然會有痛苦。
002 找到你的興趣點
找到你的興趣點,并堅持下去。你要相信,進步是一定會在未來等著你的,只要你有耐心。
003 堅持,干掉拖延
【一個竅門】:分解小目標,細分到每天每時每分鐘,可做到。
【一個例子】:雪梨老師剛入職流利說的時候,計劃每個月讀多少多少本書,后來發現完成不了。于是就改變計劃,坐地鐵的40分鐘看書20頁。這樣就養成了習慣。有時候早上忘了讀,晚上就要補上。
【又一個竅門】:先做5分鐘。做事不難,難的是開始做。先開始做5分鐘,你會發現沒那么難。貴在自己堅持,別人怎么逼都沒有用。
二、為什么每天堅持學英語,還是學不好?
兩張圖告訴你答案:
三、英語聽說讀寫,有哪些相見恨晚的學習方法?
有人說聽說讀寫不分家,但其實是有先后的。聽讀是輸入,說寫是輸出。從輸入到輸出有一個沉淀和積累的過程。先說如何有效輸入,再說怎么把它沉淀,轉化成有效輸出。
輸入的重要兩點:
comprehensible input 有效輸入
authentic materials 真實語料
聽力
001 comprehensible input 有效輸入
能夠讓你聽得懂的輸入。
重復地聽好的輸入,保證要聽懂。很多人一想到聽力就說,我開著美劇,我聽著歌,我開著BBC新聞當背景音樂,左耳進,右耳出。但這樣的話,要不然就是沒有聽懂,要不然就是直接看字幕。這根本就不是練習聽力,因為都不是comprehensible input有效輸入。
【一個例子】
002 authentic materials 真實語料
和教材不同,authentic materials就是外國人使用的地地道道的語料。這里會有一個問題,就是經常會有聽不懂的情況。比如看美劇、看電影的時候,碰到完全地道的authentic materials。
聽不懂有很多原因,一個可能是因為詞匯量或語言儲備不夠,還有一個原因是地道語料里,不可能100%是純正的語料,會有俚語、俗語,會有不符合語法規范的口語用法,再加上日常對話語速很快,還有連讀、爆破等發音技巧。所以覺得日常用到的authentic materials的聽力,聽不懂或者很難聽懂,是很正常的。
這時候有兩個方法。
一是選擇符合自己水平的語料。
比如BBC英劇《神探夏洛克》里卷福的語速,很快,得是流利說至少level5以上,可以挑戰不看字幕去聽,不然只能換一個劇來看。
二是選擇適合你英語學習目的的聽力材料。
比如你是醫學生,可以看《實習醫生格蕾》之類的劇。看的時候可以有意地積累連讀、爆破技巧。
最后,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聽。找到對的、好的、可以理解的、地道的語料后,反復磨耳朵。因為輸入的積累,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具體拿美劇來舉例子】
如果是要看美劇學英語,一定要把字幕關掉。
不要開中文字幕,不要開中文字幕,不要開中文字幕。重要的事說三遍。
人都有惰性。人的大腦在面對兩個選擇的時候,肯定會選擇輕松的那個。
但如果是要積累表達,可以開字幕。因為盲聽,聽不懂的還是聽不懂。
那在看美劇的時候,怎么才能挑到需要記下來的輸入點,把它記下來、沉淀下來,轉化成好的輸出呢?這里就要說一下記筆記。
記筆記
記筆記流程:
看美劇的時候,遇到好的點,暫停,查字典,寫下例句。
四大原則:
001 不要孤立記單詞。應放在場景中,至少有搭配。
002 分類歸納 調動聯想。
好的詞組
好的副詞
分情感,比如積極、消極
分主題,下面再分用法。比如經濟學的句子,美劇里生活場景里吵架的句子。
003 記完要看筆記
雪梨老師高中時看完《老友記》、《緋聞女孩》,就會把筆記隨身帶著。坐地鐵、等公交、食堂排隊打飯的時候就拿出來看。每天都會拿出來看一眼。
004 看完要用它
用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有效輸出。到了特定的場景,就用它。但是千萬不要亂用,一定要找到恰當的場景,相似的表達。要用對,不然會出現非常尷尬的對話。
【另一個很好的聽力材料:新聞】
與美劇相比,美劇偏口語化,新聞偏書面化。
說
【糾結口音?英音還是美音】
很多人在糾結口音的時候,把口音和發音混為一談。先學會準確發音。發音的準確指的是音素的問題。音素就是區分兩個詞的發音的最小單位。說白了就是一旦發錯這些音,整個詞就不對了。發音錯誤會導致理解錯誤。
搞定發音錯誤,下一步才是讓自己的發音更加地道。地道的發音需要注意的是:爆破、連讀、節奏、語調。這些網上都有很多整理資料,包括詞典、各種APP。
再之后是一個聽起來比較玄學的一點是,發音位置。中文發音口腔偏前,英語偏后。
這些都解決之后,才是很多人糾結的口音,到底學英音還是美音的問題。到這一步,沒有偷懶的技巧,建議大家跟讀一個口音特別地道的人,尤其可以是明星。比如女生可以選擇艾瑪沃特森,男生可以選擇抖森。卷福語速太快,不建議跟讀模仿。
最后,一定要開口說。
四、怎么背單詞,才不會背完就忘?
詞匯量非常重要,不一定要多,但要知道會用每個單詞的用法。
在閱讀時積累。查字典,記下來。要復習。在具體語境里重復、重復、重復使用。
注意單詞量深度,注意小詞大用。在詞匯量不多的時候,是口語、寫作的加分項。
廣度:記筆記,積累。
詞根詞綴:在有一定的詞匯量時很有幫助。
閱讀
閱讀材料跟聽力材料一樣,遵循comprehensible input有效輸入+authentic materials 真實語料的原則。
一開始不推薦莎士比亞的書。文學經典的話,推薦海明威,簡單明了。暢銷書里也文筆好、言簡意賅、有語言點的書,比如《饑餓游戲》、《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另一些更實用的閱讀材料就是新聞。可以積累整理起承轉合的寫作結構、行文邏輯。
寫作
英文寫作難寫。比如英文散文形不散,不像中文散文形散神不散。
但是好學。有一定的寫作套路。比如新聞開頭套路有倒金字塔形、正金字塔形、華爾街日報體。
試著自己總結文中重點。自己寫完,模仿對比原文,不斷改進,直到變輸入為輸出。
五、中式英語怎么破?怎樣培養英語思維?
很多人不管寫還是說,腦子里先出現中文,再一個詞一個詞從中文翻譯成英文。這樣寫出來的英文肯定不是最地道的。
比如《紐約時報》有中文和英文,試著把中文翻譯成英文,再去對比原英文,就會發現自己用到的中文的說話習慣、用詞習慣、語法句式結構的習慣。跟原英文對比就會發現“啊,原來英語是這樣寫的”。
構建英語思維,要強調的點,也是很多人在學校英語學習養成的習慣:死摳語法點。但是語法只是幫助理解,不是限制理解。詞典、語法書,是困惑時可以向它咨詢的,但不是用來死記硬背的。
培養英語思維很重要的一點是:培養用英語思考的模式,放棄以前的一些讓你很沒有安全感的習慣,比如不死摳語法和翻譯。一定要有耐心通過大量輸入,培養語感。而語感的培養過程,就是培養英語思維的過程。
所以總結一下,英語學習最大的原則,不管是聽說讀寫還是英語思維,都能總結成3個原則。
一是地道的語料,能讓你在真實環境里去聽、去讀、去寫、去說。包括美劇、電影、歌曲、新聞、食譜、小說等。
二是積累長期重復的有效輸入。
三是在輸入轉化為輸出過程中,一定要構建英語思維。避免中式英語。
一旦大家都完成三大原則,剩下的只有堅持了。堅持對的事情。重復它,重復多了,這件事情你就一定會做好的。
六、問答環節
001 建議用英英詞典,韋氏和牛津。
002 流利閱讀是當聽力來聽還是閱讀來看?
看原文可以當閱讀材料來看,還可以學習寫作技巧;原文朗讀版可以當聽力來聽,如果每天想認真學英語的話,可以先聽原文班朗讀,磨耳朵,再聽講解。并且講解過程中還會提到地道的口語和表達。所以不用糾結買了這個產品后,鍛煉的是聽力還是閱讀,每個維度都可以鍛煉到。
003 是不是在前期的英語學習中,有足夠的的輸入才有輸出?
是的,在教育界也是這樣認為的,不管語音、搭配、思維,一定得有足夠的輸入,多了之后,不斷重復,把它積累成自己的東西。
004 沒有輸出的環境怎么練習輸出呢?
像上個問題說的,首先要有足夠的輸入才會有輸出。其次,和朋友私下交流、寫日記、寫手賬、寫郵件的時候可以用英語,環境可以自己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