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在后面的陽臺上看書,耳邊又響起了念佛機的聲音,今天不是大悲咒,而是在念著聲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不知是小區內誰家的念佛機,每天都可以很清晰的聽到,特別是在后院擺弄花花的時候聽的更為明顯;突然想起早起圍著城墻根跑步時還看到一處清明時市民放的祭奠花還在;時間好快,清明已是一個月之前的事情了,轉眼間要立夏了。
清明前后那段時間,總會在城墻邊上看到不少送冥紙和送紙花的市民,自己跑步時配合呼吸習慣性的持誦觀音菩薩的名號,而每次遇到市民送冥紙,會不自覺的改為持誦阿彌陀佛,不知道這是不是也算是自己的一個執念;
后來還見到好多花花是被插在了城墻上,那個時候突然明白了其實他們好多應該都不是送給自己的直系親屬或者幾代幾代之內的親人的,而是祭奠亡靈的,因為城墻是先人的血汗和生命鑄就起來的。
其實我們的生命又何嘗不是一種能量的傳遞和流動呢?
從上次合肥三階課程(五大元素與心靈轉化)結束后,整個身心在大自然中的感覺更為奇妙和擴展了。
感受大地的厚重、敦厚、包容和承載;
感受流水的清涼、明凈、柔軟、不爭、流動;
感受火(光)的熱烈、熱情、溫煦、源源不斷的能量波流;
感受風的輕柔、和煦、瘋狂、猛烈、自由、無所不在;
感受空的寬廣無限、無量、圓滿;
有時候會有一種空的感覺,這種空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找不著“我”的存在,可能會在一朵花中定格,也有可能在風中翱翔……
剛開始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內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和驚慌,“我”怎么感覺不到我的存在了,我去哪里了,我呢?我呢?
直到有一天晨起耳邊響起Tvameva(您是我的一切)這曲梵唱時,一下子就了了分明了。
瑜伽就是在我們的體驗中,萬有合一。
個體與宇宙的合一,才是真的合一。當我們體會到這種合一時,就不會再有情緒上的孤單、寂寞、無助乃至困惑。
一直以來,我清楚的知曉自己的我執其實是很嚴重的,一直在說,要全然交付,總歸也只是嘴上功夫而已。即便之前數次參加自然恩典的活動,每天晚上寂靜法師帶領大家做冥想,到最后的舍命全交,我沒有一次可以交出去,我執那么重,怎么可以交出去呢?
世俗知識的積累和實修功夫是絕然不可以劃等號的,一日精進一日功,一日不練一日空,即便是最簡單的書寫行為,一段時間停筆后,再次拿起都會生疏很多,更何況是生命這門學科呢?
如我們剛開始上課時,好多同學反映說,老師,我怎么和我脈輪連接不上呢,叫它沒有一點反應,身體也沒有任何感覺;
老師這個時候經常會舉一個小黑的例子,你養了一條小狗,取名小黑,請問剛開始你叫小黑,它會回應你嗎?它會知道你是在叫它嗎?當然不會啦。
試問,你之前和你的脈輪有連接溝通過嗎?叫它當然沒反應了,有反應才是不正常的嘛。
還好,我這“小黑”終歸是有點兒感覺了。
瑜伽是一門體驗的學科,如修行是我們要切實在實際生活中踐行的一般,如果沒有真切的體驗,紙上得來終歸淺。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有生之年,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