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天下班到家,我的兩小只會拍著手飛吻著走到我身邊來歡迎我回家。所謂的分離焦慮,寶寶們真的還沒有出現過。
倒是我,在產假快結束的那兩周,心里總想著我去上班了寶寶不習慣怎么辦,總是擔心爺爺奶奶不按照我的思路帶孩子怎么辦,還深深的擔心寶寶會不會有分離焦慮。我那時候天天告訴孩子們,媽媽就要去上班啦,白天就不能在家陪你們啦,要乖乖的哦。
我第一天背著包出門上班之前,給寶寶們打理完一切,自己含著眼淚,跟寶寶說完再見之后就出門了。關上門之后,并沒有聽見寶寶的哭鬧聲。第一天分離時,孩子的表現,給我吃了一個定心丸。在工作的時候,我也能更專心地工作。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總是對她們的各種反應及時回應。從心理學的角度,嬰兒期的孩子,處于全能自戀時期,建立了和周圍環境的良好互動關系,有利于孩子在今后的成長中更進一步的體驗和探索周圍的世界。
一開始,我的這種及時回應被身邊的人理解為我太慣著孩子,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在他們的觀念里面,孩子哭鬧就是耍脾氣,讓她們自己哭一陣就好了。我并不同意這樣的觀點,我堅信這個時候孩子的哭鬧只是由于她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及時給她們反饋,每次正面的回應,都會得到孩子們給我正面的反饋,她們會用平靜的神情和我對話,也會報以微笑。
我也一直試圖努力告訴我的家人,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他們所理解的慣壞孩子,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這種習慣性的思維,在跟我一起帶孩子的過程中,我希望他們能夠慢慢去改變。
如今,我每天早上看著孩子們平靜地跟我再見,我的心里,也越來越安定。我每天回到家聽著或者親眼看著孩子們的日益進步,她們對世界的探索每天都在發生著,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體驗著這個世界,我真的覺得很滿足。雖然有點小遺憾,沒有隨時陪在她們身邊,但是,寶寶們的進步,也是我進步的動力和源泉。
孕育寶寶,療愈自己。我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逐漸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同時,也漸漸催生了一個新的自己。我不夠好,但是,我是寶寶眼中獨一無二的媽媽。我會因為你們而變得更好。
看著你們每天無憂無慮的小時光,就是我現在的小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