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持續創作的長期主義者——讀無戒《零基礎新媒體寫作指南》第三章有感

無戒老師的《零基礎新媒體寫作指南》讀到了第三章:內容為王,打造優質內容和持續創作力。

個人認為,第二章和這第三章的內容是無戒老師寫作經驗毫無保留的分享,也是整本書干貨中的干貨。不僅僅是從事新媒體寫作的人應該好好閱讀、跟著實踐的,只要是要寫文章,就極有參考價值。

如果說上一章的內容更多側重的是方法和技巧的話,那么這一章的內容指向的就是一個寫作者的靈魂與核心競爭力。

這里的關鍵字就是章節標題中的“優質”與“持續”。

我們既要努力保證我們寫出來的文章盡可能文筆流暢優美、內容言之有物、邏輯清晰嚴謹,又要讓這種優質可持續、很穩定。絕不是那種單單靠天分和運氣,因為站到風口上而飛起來的豬,而是無論風口在哪里,無論風大風小,無論什么時候,無論什么主題,我們寫起來都能拿得出手,都能得心應手。不是今天狀態好,可以侃侃而談,明天心情差,就言之無物。

而為了達到這樣的境界,堅持日更就是當務之急。今年參加無戒老師舉辦的365日更挑戰以來,今天已經是第165天了。在這即將過半的日更之旅中,寫作的的確確幾乎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為什么說是“幾乎”呢?是因為,有時候工作忙了時間緊迫了,會有那種差點要放棄當天寫作任務的想法。所幸的是,一咬牙、一跺腳堅持了下來。而就是這份“幾乎”要放棄的堅持,讓我體會到了無戒老師在書中講的:如果斷更一天,之后,就會有無數的理由放棄。

而這160多篇文章的背后,是各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閱讀的感受和思考、工作生活的心情感悟,不僅僅是文字的輸出,更是思考的進階。

持續寫作的能力,必須站在日復一日地堅持的地基之上。

這個堅持,不僅僅是文字上的輸出,也離不開素材的積累。

在第三章的第三節中,無戒老師分享了建立素材庫的重要性和方法。她說:真正的寫作就是學會生活。說得太對了。因為有太多的素材其實都是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的,就在我們身邊。就像那句老話說的: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轉換到寫作上來,不也是一樣嗎?生活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發現素材的敏感。

而在素材積累上,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就是一味收集、記錄,但是從來不用,或者不會應用。

所以,我也就是理解了,為什么無戒老師把收集素材的這部分內容放到了強調養成寫作習慣等內容之后了。

正應了那句話:輸出倒逼輸入。

素材積累著,不是為了讓自己有一種滿足感,而是為了能應用到寫作當中。在我們不需要寫作的時候,我們對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無感的。但是,當有了寫作這個目標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原本平淡無奇的生活都是色彩,都是素材,都可以拿來用。

當有了寫作的任務的時候,聽到一些音頻節目中列舉的事例、冷不丁的一句金句,大腦都會發出信號警報,提醒自己又捕捉到了可以用在某個主題的文章當中。

就像前幾天在聽看理想的節目是,楊照老師講到他曾經寫報紙專欄的經歷,當時正在開車上班路上的我聽到這段話之后,腦海中立馬出現一個聲音說:這個故事可以用到講堅持日更的相關內容當中。

而在之后的一天的寫作中,我就把這個例子給用上了。

我想,如果沒有想提升寫作能力這個動機,沒有參加日更營的行為,沒有把每天寫1000字的文章當作今年的頭號目標,那么楊照老師在節目中講的這個例子聽過可能也就聽過了,但是現在,我把他用到了雖然不一定有多少人看的文章當中,這個例子就再也不會忘記了 。

從這個意義上來,寫作,還真是個人成長的利器,所以無戒老師說:“任何人都有機會用寫作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而標準動作就是——持續積累、持續寫。


無戒學堂日更第165天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