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我人生當中最煎熬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但我依然選擇獨自一人承擔面臨這一切;也是這一年梳理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展觀、財富觀、信仰、消費觀......
窗外下著細雨,屋內音樂在房間里游蕩,而我卻在鍵盤上敲到我摯愛的文字;我是一個非常注重精神享受的文人與商人;但我也是一個特別愛懷念的人,社會給予我各種標簽但我覺得我們生活在娑婆世間,每個人都渴望身心的安頓。然而,有的人,身處豪宅,但夜夜輾轉難寐;
有的人,四方云游,卻席地也能安眠。因為,真正的安頓,是內心的安頓,心若沒有了歸宿,到哪里都是流浪。正所謂【此心安處便是家】,當你真正放下物欲馳逐、放下自我執念,以平常心面對一切時,你才能做到隨遇而安。心靈的歸宿除了自我拯救完善外就是伴侶來填充內心的安寧與寧靜;
活在人世間,人人都說煩。出則忙事業,入則思三餐。冒尖遭人妒,窩囊被人嫌。權大惡夢多,無權辦事難。錢多畏盜賊,錢少受貧寒。坎坷人生路,何時走得完。煩必傷身體,無端蝕本錢。人生幾多時,也就百十年。煩事天天有,貴在心放寬。世間許多事,誰人能做完。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不要奢望能夠依靠誰,哪怕是至親至愛。越是喧囂處,往往更孤獨。心系一處,自走自路。孤獨是人生必走的路、必吃的苦。苦到盡頭,甘自來。獅子不怕孤獨,所以強大;羚羊喜歡群居,因為弱小。人生無處不修行,能在孤獨中心靜如水,才能在紛擾里安然無恙。
突然間醒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朋友,不是所有的情都值得你去珍惜。時間真的是一劑良藥,它會沉淀最美的感情,也會帶走留不住的虛情。我們經常談緣分,卻不知何為緣?何為分?其實緣分是需要珍惜,需要雙向互動;那感情也是需要感恩,和雙方呵護得來的。愛也不是單向,情也不是索取,懂得珍惜才會持久,知道不易才能永恒。可是人世間請問情為何物?愛何為物?
又有多少男女因為寂寞孤獨而尋歡作樂及對愛與情膚淺的認知,真是玷污了愛的名義;愛得無怨,疼得無悔,只因不圖任何回報;愛到卑微,疼到廉價,只因入心入髓。愛到深處無聲,情到深處無語。真心對你的人,不是建立在任何利益之上;真正陪伴你的人,不是因為你外在的光環。
愛是風雨時,悄悄出現在你頭頂的傘;愛是困惑時,默默陪伴在你身邊的不棄。人生本是一場空,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看淡人生,才會看淡名利,看淡名利,才知道人生該珍惜什么。不要輕易揮霍一份看似易得的情,不要輕易傷害一顆默默付出的心,人生沒有重來,生命無法倒帶,且行且珍惜。
懂得珍惜,才不會錯過;知道感恩,才會收獲真情。真正的感情,緣于一顆珍惜的心;真正的得到,緣于一份感恩的心態。真正的愛情是讓各自安心與快樂及互相激勵著對方而不是一方維持一方索取,更不是一方付出一方冷淡接受;真正的朋友,或許不能給你物質上的幫助,卻可以給你精神上的鼓勵;
真正的朋友,不是日日相對,不是吃喝玩樂,而是默默關注你的成長,悄悄關心你的一切。人生沒有完美,只有完善;歲月沒有十全十美,只有盡量。人生總要有夢想,歲月總要有追求;珍惜一份情,懷揣一份夢,就是最大的收獲。
緣不會隨意而來,因為相吸;份不會永遠無期,故要呵護。緣分真要來臨要靠互相吸引與珍惜及細心呵護且一起共同成長與發展;感覺一再的冷漠,傷的是一顆心;彼此一再的漠視,錯的是一段情。世間向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也沒有平白無故的愛,別把別人的付出踩在腳下,沒有誰本該如此;
人與人是相平等的,愛你的人,愿意包容你的一切,但不會接受你的鄙視。感情需要平等,還要懂得尊重,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也不會得到真心的情。善待每一個遇見,珍惜每一份情緣。人終有一天回首往事你就會明白: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你未曾真正地活過。人生最遺憾的,不是終究只是一場路過,而是你把許多珍貴的東西錯過。
那我們接下來閉上眼睛好好地想想,自己是不是因為心浮氣燥而搞砸過很多事?是不是常常被環境、被人所影響?是不是常常為了小事生氣,不放過自己?懂得以智慧、慈悲來處理問題,心里就不會經常打結。心里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
在我們生命中,總有些人,安然而來,靜靜守候,不離不棄;也有些人,濃烈如酒,瘋狂似醉,卻是醒來無處覓,來去都如風,夢過無痕。緣深緣淺,如此這般:無數的相遇,頻繁的別離,傷感良多,或許不舍,或許期待,或許無奈,終得悟,不如守拙以清心,淡然而淺笑。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緣來緣去。
所以我認為修行,就是修心。當脾氣來了,福氣就走了。我們遇到的每個人,都是珍貴的緣分;我們遇到的每件事,都要懂得去感恩。我們學佛菩薩慈悲,就是要讓自己內心也變得柔軟;我們讀佛經靜心,就是要讓自己性情也變得溫和。當你溫柔對待這世界時,世界也會將你溫柔以待。
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往往謙遜,不會逢人就教。真正有財富的人,往往低調,不會逢人就炫。真正有德行的人,往往慧心,不會逢人就表。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圓容,不會顯山露水。真正有品味的人,往往自然,不會矯揉造作。一個真正有修為的人,往往安靜,不會爭先恐后。
那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華的人,必定是低調的人。他們行走在塵世間,眼神是慈祥的,臉色是和藹的,腰身是謙恭的,心底是平和的,靈魂是寧靜的。正所謂,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華樸實無華。低調,不濃,不烈,不急,不躁,不悲,不喜,不爭,不浮,是低到塵埃里的素顏,是高擎靈魂飛翔的風骨。
所以我經常教育我弟弟:你永遠記得當所有人都拿你當回事的時候,你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所有人都不拿你當回事的時,你一定得瞧得上自己,這就是一種淡定從容。
其實我們生活里有些事,不一定非要說給別人聽,要說就跟懂你的人訴說;那有些痛,不一定非得希望別人懂,如果親近的人懂就會理解你的不易。好多的事,慢慢都會淡,好多的痛,漸漸都會懂。那些悲歡,那些傷痛,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就步出我們的胸懷,淡出我們心靈。沒人傾聽,慢慢就適應了,沒人理解,漸漸就習慣了。我的26年的人生就是在適應中慢慢前進,慢慢適應,一切都靠自己。
也有人問我什么叫做定力?你是怎么做到不隨波逐流的?其實所謂的定力,就是對自己的控制力。定力好的人,謹言慎行,不隨波逐流,不放縱欲望,有所為,有所不為。因而常不被情緒左右,淡看名利得失,寧靜做自我,從容過生活。淡了,靜了,你的生活才會聽你的安排。
談到靜就不得不談到佛,我覺得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覺”,和“覺他”的德行。佛性,最講一個“善”字;禪境,最講一個“淡”字。 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善心,點亮心燈;慧心;使心燈長明。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兇化吉;覺慧的人,常常可以化險為夷。
我們佛學中還講究一個因果關系輪回問題:其實你現在的樣子,是你過去的果;你未來的樣子,則是你現在的果。惡念的后果會一直跟著你,就像牛車被牛拖著走一樣;清凈心的后果也會一直跟著你,就像你自己的影子一樣。沒有人—包括父母,親屬與朋友在內,能像你自己的清凈心一樣幫助你。一顆訓練良好的心,將會為你帶來快樂。
所以我也慢慢學會看清了一個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原諒的意義;討厭一個人而不翻臉,你就懂得了至極的尊重。活著,總有你看不慣的人,也有看不慣你的人。你的成熟不是因為你活了多少年走了多少路經歷過多少失敗,而是因為你懂得了放棄,學會了寬容,知道了不爭。
佛學還講究一個命運之說,想詳細了解命運不如看看《了凡四訓》這本古訓書籍;其實命是由天,運由己。這世上有一種轉運的秘訣,它就是:行善積德!這就是我為什么遭遇如此多災難依然選擇多幫助別人來成就自己,估計是我前世欠人家的業障今生今世來受難還債,債還完了福報自然而然就來了,福報也許是你的事業飛黃騰達,也許是你的終身伴侶來臨給予你福報,也許你的子女聽話懂事發展順;
所以你是什么人,便會吸引什么人而不是你是什么樣的人跟什么樣的人變成什么樣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氣場;充滿樂觀氣息安貧樂道的人,好運便會與之相伴;充滿悲觀思維憤世嫉俗的人,霉運很難不與之相隨。所以,一切的發生都是自己內心的映照。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所以自古男女相配或朋友結交都來源于你的德行你的氣場,氣場不對那說明此人在幫你修煉磨練你的氣場遇到更好的人;
最后總結一下:能看到別人的錯誤,是清;能看到自己的錯誤,是醒;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坦;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是誠;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是聰;能夠發現別人的優點,是明;能夠學習別人的優點,是智;能夠利用別人的優點,是慧。清醒、坦誠是做人之必須;聰明、智慧是做事之必須。
行于世,當識人,然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怨;當知人,然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當責人,然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當敬人,然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當讓人,然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寡。有眼界,能看遠;有肚量,能容忍;有鋒芒,能內斂;有涵養,能自持,方能游刃有余。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有大氣象者,不講排場;講大排場者,露小氣象。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大成者謙遜平和,小成者不可一世。真正優雅的人,必定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真正高貴的人,面對強于己者不卑不亢,面對弱于己者平等視之;
情商高不是八面玲瓏的圓滑,而是德行具足后的虛心、包容、自信和格局;成熟也不是由單純到復雜的世故,而是由復雜回歸簡單的超然。覺悟更不一定是對所有世事的無所謂,而是坦然接受無能為力之事;成功也不是追求別人眼中的最好,而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最好。
那一個真正學佛人,首先對佛法應該有正知正見,深信因果,樹立正信,進而皈依三寶,奉持五戒十善。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以求究竟解脫生死輪回,這樣方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學佛人,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學佛,真正的實踐佛法才能從佛法中得到真實受益,成為一個遠離煩惱纏縛,清凈灑脫的自在人。
所以該來的終究會來,該走的也一定會離開。凡事都存在前因后果,因緣成熟了,果報便產生了,無法阻擋。但是發生過了就會消失,有來就有走,一切都是過客,把握自己當下的因緣,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做好眼前該做的事情,做的時候盡全力,過去便放下,放下即自在。
那人這一輩子,機遇難同,因緣各異,一帆風順也好,跌宕起伏也罷,還是平淡普通,都是自己的命運。那些走過的,相逢的,別離的,都是唯一。無論處于何種境地,都不要抱怨世態,不能放棄底線,不必嫉恨他人。不貪,欲念就少。不嗔,心就易平。不求,就常知足。遇上了,請珍惜。別過了,道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