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人的一天No.36: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國地稅合作排頭兵 富平地稅人趙春婭

在寒冬臘月里的清晨,沒等天亮,趙春婭便早早地起床為家人準備著早餐,通常情況,這也是她一天中為數不多可以為家人烹調美味的機會。受到天氣的影響,我們在抵達趙春婭家的時候,比約定的時間晚了足足40多分鐘,孩子已經去上學了,她正在廚房清洗碗筷,并為2017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做著準備。

趙春婭今年39歲,1998年畢業于被稱作“陜西稅務系統黃埔軍校”的西北稅務學校,先后在富平縣流曲稅務所、杜村稅務所、計劃財務股工作多年,從2011年4月起開始擔任富平縣地稅局辦稅服務廳主任至今。18年的工作履歷對于趙春婭來講,是用她最美好的年華書寫出來的,這里有榮譽和贊許,也有艱辛和不易。

趙春婭所屬單位是富平縣地稅局,但她一年多來工作的地方卻是在富平縣國地稅共建的辦稅服務廳。說來也并不奇怪,自從2015年12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以來,富平縣地稅局和國稅局便積極推進國地稅合作,并以“共建辦稅服務廳”的方式率先進行大膽嘗試,富平縣也因此成為“全國百佳國地稅合作縣級示范區”。

上午八時許,富平的街道上已經熱鬧起來,實行“朝九晚五”的辦稅服務廳門前,也早已擠滿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以往,本地納稅人辦理稅務業務要前往國稅局和地稅局分別辦理,不僅納稅人自己要來回折騰,征收成本居高不下,征收效率事倍功半。為此,富平縣地稅局派出了一支9人組成的團隊進駐辦稅服務廳,以深化國地稅合作為目標,開啟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征管改革,這次改革的核心骨干就是趙春婭。

稅收乃國之根本,是政府公共財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來源,是保證政府實現其職能的財政基礎。而稅務部門則擔負著“為國聚財、為民收稅”的神圣使命,為國家和地方經濟振興提供著強有力支持。近年來,我國公民納稅意識逐步增強,“積極納稅、依法納稅”正在成為一種共識。稅務工作者既為國家服務,又為納稅人服務,自然少不了像趙春婭這樣的一線工作人員,無論是對政策還是法規都要有非常專業的了解以及高質量的服務水準。

趙春婭的團隊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別小看這群二三十歲的姑娘們,都是她手把手帶出來的精兵強將,在她眼里,這些年輕人好學、有沖勁、頭腦靈活,特別是近年來國家稅制不斷改革調整,這些年輕的血液正在以極強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快速提升。但作為一名“老同志”,對下屬的耳提面命自然不能少,畢竟18年的工作經驗足以讓她成為一名優秀的導師。

在團隊管理方面,趙春婭也并不呆板,比如利用短暫的晨會來高效地解決遺留問題,這種方法在行政機構的確少見。同時,她可以和下屬們跨越年齡的鴻溝,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謙遜并且溫和的性格,又為她平添了幾分親和之氣。并且在大門打開的一瞬間,看著潮水般涌進的人群,她依然可以泰然自若般對各種問題應對自如。我們將這種品性稱之為“職業的素養”。

受到元旦小長假以及部分政策的影響,偌大的辦稅大廳在短短的幾分鐘就被擠得滿滿的。等候區的座位很快就坐滿了,眼尖的趙春婭急忙和同事把旁邊房間的連椅搬了出來給他們坐。在她們看來,這一天與往日無異,只是比往常更忙一些,但比起“金稅三期”系統剛上線那會,這也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辦稅服務廳是業務受理場所,具體業務由辦稅員處理,“辦稅服務廳主任”的職責就是負責統籌和協調,與辦稅員最直觀的區別就在于:一個坐著,一個站著;一個話不多,一個話不停。政策法規的解讀要完整并準確,辦稅流程要清晰無誤,服務態度要親和熱情。但體會過的人都知道,站幾個小時并非易事,況且還要不停地開口說話。

當然,國地稅合作的初衷是希望降低征稅成本,提升征稅效率,更重要的是方便納稅人。但國地稅共建大廳只是富平縣國地稅合作邁出的第一步,雖然同處一個辦稅服務廳,納稅人卻同樣需要分開辦理國地稅業務。為了在未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渭南市地稅局郝煒局長和國稅局陳文正局長共同帶領業務骨干多次到富平調研,實地解決困難和問題,積極推動“一人一機雙系統單POS”的辦稅新模式,即在國地稅稅務專網互連互通的基礎上,實現一臺計算機、一個POS機即可同時辦理國地稅兩家業務,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在新模式創新的道路上,趙春婭一直走在最前端,無論是政策、人員、硬件還是技術,每一項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時值新年第一天,縣地稅局蘭勇宏局長和張鋒副局長也專程趕來慰問一線的工作人員。國地稅合作的展開展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但在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他們勇敢地做起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兩家單位也深知這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選擇,面對每天都會出現的新問題,及時的溝通、協調必不可少。“在國地稅合作方面,富平縣是走在全省其他縣市前面的。所以我們要一邊摸索,一邊積累經驗,兩家單位能夠合作,共同協商,都是為國家和納稅人服務,沒什么是不能克服的。”趙春婭說。

工作人員中午只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這些時間會用來吃飯和短暫休息。而通常情況這部分時間又會被壓縮,因為即使到了12點,大廳里還會有幾十人正在排隊等候,延時服務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單位有職工食堂,中午會供應簡單的午餐,一碗面和少量水果。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大家還在為一年一度的聯歡會準備著精彩的節目,沒有場地就利用大廳彩排,沒有時間就放棄休息的時間。分秒必爭成了新常態,卻為緊張忙碌的工作提供了少有的放松的機會。姑娘們臉上洋溢著笑容,與工作時的嚴肅認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我們分明知道,她們正和趙春婭一樣,在時間的長河里,用自己的青春書寫著地稅人光榮的使命。

在旁觀者看來,辦稅服務廳的工作不但忙碌,而且枯燥,若是像我這種耐不住性子的人,恐怕很難適應。但與克服枯燥相比,被誤解以及無端指責同樣是稅務工作者要面臨的巨大挑戰。一些納稅人由于對政策、流程的不了解,在辦理業務的過程中經常會誤認為是辦稅人員刻意刁難,進而對他們橫加指責甚至破口大罵。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也直接導致工作人員壓力過大。

下午的工作量比上午還要大,全天600余人的服務量,平均下來,每個辦稅員當天的接待量超過40人次。辦稅員的手機被要求統一放置在兩側的手機收納架中,工作時間禁止使用。在辦稅服務廳的西側,設置有一個大約二十平米的“心理減壓室”,這是為職工提供緩解壓力的地方,但正如趙春婭所說,每天那么忙,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時間減壓呢?

在趙春婭看來,工作就是如此。從基層的地稅所開始,18年來她一直站在一線面對納稅人,從職業的角度來講已經習慣了。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服從組織的安排,放棄陪伴家人的時間。2016年5月1日,營改增在全國全面啟動,營業稅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這是繼1994年分稅制實行之后又一次深刻變革。在這個關乎國家和全體納稅人利益的關鍵時期,趙春婭的母親卻走進了生命的最后階段,但在她生命中最難熬、最痛苦的這段日子里,自己的女兒卻忙于工作不能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

中國人講“百善孝為先”,倘若站在這樣一種文化的制高點,我們無法理解趙春婭的行為。但同樣,作為公務人員,我們理解她的痛苦和無奈。想必在那一刻,她也經歷過我們可以想象的煎熬。

當時針指向六點,趙春婭才脫下稅服結束一天的工作。此時已經比正常的下班時間晚了一個小時,最后幾筆業務辦理完成時天色已經暗下來了。富平的街道上早已燈火通明,車流、人流以及熠熠閃爍的燈光下,正映著這座城市不息的生命力,以及地稅人為建設美麗家鄉所做出的努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