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從頭再來”的口號成為學習陷阱

對于拖延癥患者,生活總是喜憂參半的。他們習慣在拖延之后為自己找到一個重新振作的方式---沒關系,從頭再來。

以上這段話,我說給你們聽,也說給我自己聽。因為我就是一個被治愈了很多年且尚未痊愈的拖延癥晚期患者。有時,我也會刻意隱藏這種“病態”,誰想把身上的傷疤揭開,攤在陽光下曬曬呢!


在某件事被我拖延之后,我內心通常極其不安。這時候,我會暗暗下定決心,告訴自己:沒關系,我從明天開始重新來過。當然了,這個所謂的“明天”往往不會真正到來。


知名英語學者賴世雄老師曾經說過,學習語言不需要什么天賦,敢于張口表達,有耐力去重復學習,任何人都可以學好。他讀書時的英語成績非常差,甚至考過7分,但是他仍然沒有放棄,無數次的重復學習造就了他成為現如今的英語教父。

學習沒有途徑,堅持行動是最好的方法

我想賴世雄老師所使用的學習方式并不是單純的安慰自己,想一百遍,不如親自做一遍。大多失敗的人就是想的太多,做的甚少。


而經常使用“從頭再來”的方法,除了營造出一種肯為學習折腰的假象,好像找不出其他意義。你別告訴我說這種方法能夠體現出學習者百折不撓的精神,no no,百折不撓和喊著號子昭告天下是兩碼事。


就拿學習騎車這件事舉例子吧。我記得小時候學習騎車時,我是召集了家附近幾乎所有會騎車的哥哥姐姐來做我的老師。家里有塊小黑板,我便每天讓老師們來給我講騎車的要領和注意事項。幾天過后,大家都說我該騎騎試試了,我百般推辭,執意要先學會理論知識。


后來,鄰居姐姐嚴肅的說,你總是在搪塞,沒有行動,這樣永遠也學不會啊!我聽了姐姐的話,堅持練習,摔倒了,再起來繼續騎,用正確的方法重復練習,沒用多久就可以得瑟的上路“招搖”了。


所以說,別用“從頭再來”撫慰自己因拖延累積下來無數學習內容而即將破碎的小心臟,想到了就去做,沒時間就去擠。一個男人對女人起誓一千次,還不如腳踏實地去做一頓晚飯來得讓人感動和幸福。


學習是項持續的運動,光有重復的口號,卻無目標似的“熊瞎子掰苞米”,一切都將是浮云。

我們要想在某領域出類拔萃,成為一個厲害的人,首先要確立自己的目標是什么。要明白,目標這種東西說出來簡單,看到結果不易,因此每個階段有一個目標即可。

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培訓型英語老師。

然后,要將目標細分出若干枝葉,幫助促使我們一步一步學習到該領域的精髓,直至達到自己的終極目標。

英語啟蒙基礎(我參考的是賴世雄老師的《美語從頭學》),英語口語互動(可以看有字幕的英文紀錄片/影視劇等),和朋友通過英文進行基礎交流。

最后,要將學習到的東西進行有效輸出。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講給需要該內容的人聽,組織線上或者線下的分享會,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容輸出者,不但鞏固了已吸收的知識,也服務了有同樣需求的朋友。如果你的輸出能力足夠強,或許還能夠成為有償收入者,豈不快哉!

在線上組織英語啟蒙公益分享會,目前我的分享對象為對學習英語有迫切渴望的寶媽們。下周建群開課。

學習這條路很長而且沒有捷徑,最好的捷徑也許就是腳踏實地吧!

享受學習是件其樂自見的事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