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面食的主要來源。乘列車路過河南河北的時候,看到大片大片的麥田,真是令人激動不已。老天爺把好收成給了辛辛苦苦的農民,也給天下蒼生以果腹之資源。
在東北過去是吃不上白面的,整天就是苞米面子,甚至還有高粱米面子,吃得人發愁,無語。那窩窩頭,簡直可以當石頭用,打到誰的臉上,一準就是一個大包。不過,發面的苞米面餅子還是挺好吃的,但吃長了也不行。
小時候,如果國家供應的白面買回來了,母親都不舍得吃,要等到過節過年的時候,才能發上一盆白面,蒸一鍋大饅頭,美美地吃一頓。即使沒有什么菜,也吃得滿口芬芳。可惜,現在再也找不回當年那種美好的感覺了。
李時珍《本草綱目》講,小麥又稱來,意為天所來也,其芒刺之形,如足行來。
北方人種麥漫撒,南方人種麥撮撒。北方的麥子皮薄面多,南方的麥子則相反。
小麥的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除客熱,止煩渴咽燥,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養心氣,心病宜食之。陳者煎湯飲,止虛汗。
按《黃帝內經》之《素問》所言,小麥屬火,心之谷也。
饑年以小麥代谷,須曬燥,以少水潤,舂去皮,煮為飯食,可免面熱之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