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他是我的愛人。
認識他時我22歲,他27歲。我們是相親認識的。
我自幼父母離異,母親再嫁,父親多病,奶奶也老了,家人希望我能早點成個家,有人關照。
三姑正月串門時,拜托親戚朋友給我介紹對象。有個本家的姑姑熱心,當場就說有合適的人選,這個人選就是他。他和本家姑姑是鄰居。本家姑姑拍著胸脯說:“我從小看著他長大,知根知底錯不了。”
隔了幾天,本家姑姑從娘家回自己家時,我和三姑也坐車跟去。
那是正月十六,各家各戶門前掛著大紅燈籠,貼著喜慶對聯。
我們一行人去他家,正趕上他外出,他的母親招呼我們坐下,趕緊給他打電話。
他母親給我們沏茶、端瓜子、糖、水果,一派客套后,大人們拉起了家常,我也插不上嘴,一時無聊,向四周張望了起來。這是個清貧的農民家庭,因為沒有男主人,院子有些衰敗,墻角堆著廢棄的磚頭。房子雖然是新蓋的,但沒有家具填充顯得很空落。
正想著,聽見大門吱呀一聲,他穿著一套藏藍色的休閑西裝進門,留著寸頭,干凈利落,濃眉大眼,睫毛濃密卷翹。這對有一雙小眼睛,涂了睫毛膏也看不出卷翹的我來說,挺耐看。
他不緊不慢地走進門,禮貌地和我們打過招呼。
二
我們在本家姑姑家里吃過晚飯后,他來邀我一起看紅火,姑姑她們巴不得我們多接觸,催促快去。
我和他相跟著去他的同學家里串門,他的同學大多已成家,他們在他面前秀恩愛刺激他,讓他加油,爭取把我追到手。
我們十幾個人一起看扭秧歌,耍獅子,紅火的人穿著彩衣,手拿著彩扇,在一堆堆旺火的映襯下更顯喜慶熱鬧。
他擠在旺火前,隔著兩層人群大聲問我冷不冷,進來烤烤火。我點頭,還真有點冷呢。他把我拉進去,站在我身后,怕我被人擠,形成保護。
送我回姑姑家,我們還一起坐著聊了一會兒,我忘了聊了什么,只記得本家姑父說倆人聊的挺好,能成。
三
第二天我和三姑要回家了。本來說讓本家姑父開車送我們一趟,誰知他找來同學開車,要送我們回去。
本家姑父樂見其成,推說有事,只好他送我們了。
路過超市,他說下去買煙,上車時手里拎了兩件禮盒。
我家人也熱情地接待了他,為了避免尷尬還叫來了本家姑姑的大哥陪坐。
他們說了什么我早已記不清了。只記得他臨走時塞給我一張寫著電話號碼的紙條。
我有些慌亂,當時并未決定是否跟他處下去。趕忙跟家里人說,把拎來的禮盒還給他,我還沒決定是否相處,這樣留下他的東西不好。
本家姑姑的大哥聽到了連連搖頭:“不用還,你這樣讓人拎走多不給他面子,留下吧。”
四
我想了幾天覺得自己還小,不急著談戀愛結婚。他歲數大了,別耽誤人家。便打電話回絕了他。
本以為就這樣結束了。
誰知沒過幾天,那個本家姑姑說要去走親戚,讓我去她家跟她女兒作伴看門。
奶奶也讓我去。我就答應了。
這次去本家姑姑家自然會再見到他。顯然他是做了充足的準備,專門從村里請了大廚,做了一大桌飯菜,請我去吃。
我不去,他就讓姑姑的女兒生拉硬拽了去,席間我們坐在同一桌,他不斷給我夾菜,盡顯殷勤。
每天下午還來本家姑姑家里串門,姑姑的女兒看到他來,就悄悄躲了出去,給我倆留出空間。
我倆圍著小火爐聊起了各自的家庭。我從小沒娘,他從小喪父。一種同病相憐地感覺拉近了我們心的距離,他在我面前也不再那么拘謹。
他告訴我,家里給父親治病欠下一屁股債,最后還是落了個人去錢空的結果。他是家里老大,很早就輟學出去打工還債。近幾年才還完債務,他又出錢供弟弟學了門手藝。
他的這番講述感動了我。我想,我將來的老公一定要有擔當,有肩膀。這樣才能和我一起撐起我的家庭。
我也毫不避諱地講了我的家庭,我有個多病的父親,家里沒有男兒,我又是老大,將來要照顧父親,會有負擔。
他表示不會介意,并做出承諾,愿意和我一起照顧我的父親,愿意為我挑起負擔。
后來,經過家人同意我們交往了起來。家人一再告誡我,處上一段時間一定要給他個回話,切不可耽誤了人家,畢竟在農村他算是大齡青年了。
五
過完年,我去城里打工,下了大巴他等在我們約好的地點,幫我搬行李,安頓宿舍。舍友們都很好奇,怎么過了個年我身邊多了一個“大哥哥”。
是的,大哥哥。我們的相處模式似乎就是這樣,也許是因為他比我大五歲,所以總把我當妹妹一樣呵護。
每月拿了工資要請我吃頓好的,然后一起逛街,在我毫不知情時偷偷給我買件衣服,引來我的嗔怪。
他同學聚會,邀我一起去。吃飯時總會不停地往我碗里夾菜,害得他同學開我們的玩笑,他就樂呵呵聽著,看著我笑。
一起去爬山,快到山頂我走不動了,他要伸手來抱,我嚇得乖乖跑了起來。
他沉穩內斂,我乖巧懂事。結婚似乎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我們談婚論嫁時,遭到了我二叔的反對,二叔怕我跟著他受苦,畢竟我的年齡還小選擇的機會還很多。
他從小喪父家里經濟條件很差,在城里買不起房。以后我們在生活上也得不到家人的幫襯。
我覺得他重情義,肯吃苦,人又勤快要強,對我也好。還是堅持了。
那年的臘月我們結婚了。
六
轉眼和他走過了十年的光景。結婚時倆人揣著一萬的存款進城打工。十年里搬了七次家。
雖然我們現在也有車有房,但比起我那些找了拆二代的發小,我們還是晚享受了十年。
細想來,我們之間沒有那么多浪漫,那么些轟烈,就是平實穩當。
十年里有過爭吵,有過冷戰。
爭吵完了,冷戰結束了,他依然會和我回家陪爸爸過年,會到我家干各種農活,會在我爸爸生病時去醫院替我陪護。
買房需要借錢了,借款需要償還了,花的沒錢了,他都會站出來替我扛著,不用我操心。
我也樂得不用操心,一句有他在,足矣。
他說最喜歡看我眉開眼笑數錢的樣子。每次掙回錢都要我來數,有時我嫌麻煩,推說:“你數好了就行了。”他不依,非要拽我起來:“看著你數錢,我才有掙錢的動力呀。”
于是我反鎖了門,關了窗,拉上窗簾,小心翼翼地把錢拿過來,小聲叨咕著,一百、兩白、三百……他咧嘴笑:“財迷。”
這就是我和他的故事,還在延續。
延用一句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等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我還依然是你手心里的寶。
但愿我們就這樣平平穩穩一起變老。
一起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