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出門前,母親說“你存款有多少,買個房吧!”
此言一出,壓垮了抵抗頭疼的最后一根稻草,滿身的疲憊席卷而來,累而不言!
畢業至今整整三年,三年,發生多少改變呢?同行的校友多半組建家庭,夫在側,娃在懷,柴米油鹽的爭吵打鬧;同事呢?或休假在家,或遠離此地,言語抱怨生活的疲勞,可日子明朗充實;手機朋友圈的熙熙攘攘,幸福隔著屏幕的滿溢而出!而我,在一個地方窩了三年,身無旁側的獨來獨往,雖家在附近,依然孑然一身!
鄉村哪有樂趣,工作余外,回到房子,自己只是自己!
可母親不懂,不懂孩子有著多少的未言語!
或從小不與母親親近,長大后與父親也日漸疏遠,心事滿懷擱淺于腦海!工作的躊躇日漸增多,離職或跳槽的想法愈演愈烈,而父母只覺得孩子不懂事,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又何必拋棄!可我,不想為了一份工作窩自己一生!三年,教書三年,若用不安分來言說,或是之,可一個姑娘,難道要從她的21歲一直到延續到垂暮之年嗎?
我不敢想,更不想行!
或許母親于我的不喜還來源感情吧。鄉村,流言蜚語的發源地,一個凳子,一條河流便可以衍生出無窮盡的謾罵,在他們的眼界中,他人的瓦上霜如生活的蜜糖,食之嚼之,津津有味!
生活的無趣來源于知識的貧窮,于這貧窮中他人的特立獨行便是茶余的甜點,多多益善!
而我不幸之,為所謂大齡未嫁女一員,逃不出那流竄的“指桑”!母親便不能聽之,忍之,氣憤無法疏解,因果緣故,又回復于我!默然無言,我不愿為婚姻,為他人而妥協,人之一生不止于生活,還因有一個自我的世界!
大致隔閡是逃避的借口,心緒的積壓作用于大腦,夢里花落反復無常,我的難又與何人訴說!
母親買房的心理莫過于掩蓋自我內心的自卑,以一棟城中房堵他人的悠悠之口,只是此番真的能夠了結嗎?
我有能力去購買一個又一個的“房”嗎?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無奈,活永遠在他人的言語中,倘若為他人流言所動,一次次妥協,不顧自身能力而為,人生變成負債,生活如此,還有何意義!
人的意識形態決定著人的生活方式,母親與我,南北極的兩端,無法勸解,無法釋懷,我亦無法一一順從,這是否又是另一種難?
生活的模樣一層層揭開,似這寒冬的晨霧,過去的掩映過去,未來的迷茫未來,而現在——提起筆時,紙上寫上了“真實”!
人生的腳步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