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謳歌,他卻贖罪

事情一晃,已過了六年,這六年的時間里,我曾不止一次的回望,回望曾在云山書院發生的一個小故事。

云山書院工作人員合影


這個故事很小,卻很深刻。那年夏天,我讀大二,暑假志愿在云山書院參加國學夏令營活動。余衛泉老師負責云山書院的統籌工作,他知道我是新聞專業的,教課之余,還給我安排了辦書院黑板報和活動主持的工作,盡一切可能的給我提供鍛煉機會。在這種關懷下,我心無旁鷺的發揮著自己的才干,淋漓盡致的展現著自己的所思所想。

那是一個飯后的傍晚,我聽小朋友們說生活老師胡亞博自掏腰包給大伙兒買肥皂,我有所感慨,今天黑板報就表彰這件事。在我辦黑板報的期間,余衛泉老師經過,但一如平常,微帶笑意,只是路過而已,什么話也沒落下。自認為,宣揚胡亞博老師買肥皂,就是宣揚一種奉獻精神,為全院師生樹立一個學習的好榜樣。我沉浸到一種贊美別人,也認可自己此舉的歡喜情緒中。

我和我的小小英雄幫

第二天,全院師生居然都得到了肥皂之類的洗漱用品。原來,余衛泉老師看到黑板報后,知道了院里生活用品欠缺,大老早就去采購了一批回來,發放到每個需要的地方。按理說,這個不應該院里統一發放的,學費生活費里不包括洗刷用品。按人情來講,怎么做都合適,孩子們沒有洗漱用品了,家長不在身邊,孩子們太小,尚不能自理這些,志愿者老師出手相助情有可原,而余衛泉老師如此快速落地的舉動更是讓我驚嘆不已。

余衛泉老師主持典禮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語云“行有不足,反求諸己”,余衛泉老師就是知行合一的鮮活例子。一期黑板報,一個肥皂事件,就能見微知著,敏銳反應,睿智行動,確實令后生五體投地。

自那以后,我即使贊美某種精神,也是三思而后贊。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都知道,中國有種智慧叫陰陽太極思維,揚善不慎就會變成揚惡。我辦那期黑板報時,余衛泉老師曾微笑的從我身旁經過,幸運遇到的是君子,余老師居然進一步大作為,要不然就變成揭露學院的不作為了,豈不是沒事找事。

多年過去了,我總是自覺不自覺的時不時回望這個故事,咀嚼故事里的人味。

后來也才知道,余衛泉老師雖然為人處事低調,但大伙兒還是傳開了他年輕有為的事跡。世俗的說,上海有房,留過洋,老婆一個,孩子兩個。然而,他卻選擇回到了老家,在鄉間別墅里耕耘著己謙學堂。在一次支教的途中,他懺悔自個兒事業中的得失過往,對那些理不清的業障居然坦言相告、坦誠贖罪。

這些年,我手機換了幾次,號碼換了幾個,再也收不到您逢年過節的問候了,再也看不到您工作生活的分享了,但這個小故事我會一直記得。

余衛泉老師和他的父親

? ? ? ?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