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兩年的筆記本,500G的機械硬盤出了故障,于是上手了120G的固態硬盤,體驗一下非一般的速度。120G對于Windows系統來說過于狹小,經過再三考慮,最終裝上了短小精悍的Ubuntu系統。Ubuntu作為目前最火熱的Linux系統發行版之一,主打友好的界面操作,其軟件類型的支持數量是比較多的。雖然在使用時,系統會時不時跳出“出現內部錯誤”的提示,但這并不不影響系統的使用,誰讓這是Ubuntu呢。
我想說一說真機使用Ubuntu 16.04系統的體會。
由于固態硬盤的奠基,系統的開機和關機速度絕對秒殺Win,還有軟件的啟動和瀏覽器的加載,都屬于系統界的上乘。特別說一下關機速度,真叫三秒斷電,不吹不雷。因為Ubuntu的開源性以及與眾多軟件社區的合作,Ubuntu對軟件開發有足夠的支持。我一般就是做一些android和JAVA的開發。用到的IDE有Android Studio、Eclipse等。自從在Ubuntu上開發android以來,整個人變得好多了。無論是跑AS軟件還是模擬器的運行速度,流暢、穩定、快速的環境無不讓人賞心悅目。Ubuntu系統足以滿足日常工作的一般需求。文檔編輯有WPS,輸入法有搜狗,視頻音頻制作和剪輯又有其獨特的環境支持。在娛樂方面,Linux界始終不是很擅長。游戲大佬steam雖然在此定居多年,但局限系統支持的單一化使玩家們并不是太感冒。如果你是一個重度娛樂玩家,還是選擇Windows平臺吧。
體驗Ubuntu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快速穩定,盡管如此,對于深度的原windows用戶來說,還是有許多不方便。比如,最常用的云盤沒有Linux版的客戶端。如果能在Ubuntu上跑個win系統的虛擬機那就萬事大吉了,這里我選擇了開源化的Virsual box虛擬機軟件。一開始還不知道,原來VBox是oracle的產品,而且還是開源的,奔著JAVA的大東家當然要試一試了。
安裝過程就不詳說了,我只想總結一下使用VBox時遇到的幾個問題和注意事項。
一、不能上網(虛擬機網絡設置):我已WINXP作為虛擬機的系統,第一次開機以后發現不能上網,這時要檢查一下VBox的網絡設置了。
連接方式選擇:網絡地址轉換(NAT),
控制芯片選擇:Intel pro/1000 T服務器,其它不用動。
這是我的參考設置。特別提示:打開虛擬機,最好在虛擬機系統中裝入驅動精靈等方便安裝驅動的軟件,便于解決各種硬件問題。
二、沒有聲音(虛擬機聲音設置):啟用聲音,選擇主機音頻驅動:ALSA音頻驅動;控制芯片:ICH AC97。
三、無法識別U盤(虛擬機USB設備設置):首先安裝VBox虛擬機的增強包。安裝方法:啟動虛擬機系統,在菜單欄里打開設備,最后一項便是。也可以單獨去官網下載安裝。然后,把自己加入到VBoxusrs組,具體命令為:
sudo adduser "你的用戶名" vboxusers
保存修改后,重啟計算機,打開終端,輸入id命令,檢查用戶次要組里時不時有了vboxusers。最后,啟動虛擬系統再手動分配USB設備就OK了。
這里130就是vboxusers的id。說明添加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VBOX沒有自動支持虛擬機與宿主機的雙向拖放功能,額外的功能都要安裝好增強包以后才可以使用。
Ubuntu+VBox的配置算的上絕代雙驕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玩不了紅警,用不了云盤了,哈哈。